为持续推进学校高效课堂建设,有效磨合我校“启智—碰撞—分享—睿达”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研室组织初高中起始年段学科教师开展“莆田哲理中学高效课堂研磨展示”活动。参加研磨展示的16位老师充分展现教师良好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全校共500多人次参加16场高效课堂研磨听课、评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常态化研磨展示,为进一步推进学校高效课堂建设,服务“双减”,提质增效,提升学校向更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 教师风采九 11月17日下午,高一数学组郑丽贞老师执教《指数函数的概念》。郑老师用“从一张纸对折103次会发生什么”的视频“启智”,让学生感受到指数函数的爆炸性增长。 碰撞与分享1环节,学生从折纸开始探究,很容易得到两个具体函数,再类比幂函数得出指数函数的概念。碰撞与分享2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深刻认知底数a的取值范围。通过小游戏,教师了解学生是否学会判断指数函数。在此基础上,教师分层设计三道例题,层层递进,让学生自主思考后再小组探究,完成本节课的难点。 郑老师整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授课过程逻辑严密,自然流畅。
▲郑丽贞老师执教《指数函数的概念》▲
教师风采十 11月18日上午,高一物理组余传信老师执教《4.3共点力的平衡》。余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依据物理新课标中创设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实验、勤于思考的学习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整个设计内容完整,结构紧凑。 “启智”环节,余老师通过一个小视频介绍平衡之美,并现场演示了平衡的奇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碰撞、分享”环节,老师设置任务,学生完成分组实验,通过实验讨论总结归纳出三力平衡的条件,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睿达”环节,余老师设计一道题进行限时训练,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小组其他同学来进行点评,通过分享与交流,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衡条件的应用。
▲余传信老师执教《4.3共点力的平衡》▲
教师风采十一 11月21日下午,七年英语组陈淑琴老师执教 七年级《Unit 2 Topic 3 Section C》。陈老师整堂课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启智”环节,陈老师通过英语角活动,呈现两位同学Amy和Ben的外貌,请同学们来讨论他们的外表和穿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并且巩固了之前所学的形容词性和名词性物主代词;“碰撞”环节,陈老师给学生设置不同任务,让学生围绕新课标里What -Why-How 深入研读语篇 ,理清语篇主题和细节信息,共同探讨语言结构特征;“分享”环节,以小组活动为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激情展示构成课堂主旋律;“睿达“环节,引导学生总结写作框架,后写作对比介绍人物 ,让学生在超越文本基础上,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达成目标的实现。本堂课老师激情澎湃,学生参与积极,气氛浓烈,师生良好互动贯穿始终。
▲陈淑琴老师执教《Unit 2 Topic 3 Section C》▲
教师风采十二 11月21日下午,七年生物组詹怡昕老师执教第三章第六节第二课时《单子叶植物》。“启智”环节,老师通过“中科院在内蒙古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单子叶植物化石”的视频导入,设计问题“生物学家如何判断该植物属于单子叶植物”,以此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教学过程中各环节安排巧妙得当,设置了多个观察活动,将课堂交给学生。 在“碰撞”和“分享”环节中,詹老师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玉米、水稻和百合等植物,归纳总结出单子叶植物的主要特征,由个例到普遍规律,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课前准备的玉米种子和百合花实物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学生在探究观察的同时养成科学观察植物的习惯,并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启智”中提出的问题,做到首尾呼应。詹老师再通过辨别生活中常见的单子叶植物,让学生形成理论结合实际的意识。 最后“睿达”环节,为区分单、双子叶植物的异同点,詹老师邀请两名同学扮演单、双子叶植物进行自述,有效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詹怡昕老师执教《单子叶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