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5日,我校迎来建校144周年纪念,各年级学生纷纷以自己的形式表达对学校的祝福……
一、书签制作
二、《我与哲理》征文
《孔子·红砖下的我》 八年2班 林一丹
红砖上,是一个世纪逾的时光; 红砖下,是百年不变的读书声。 ---题记 孔夫子双手交叉,两眼紧闭,似在沉思。百年时光,从他的面前悄然流逝。在时光的长河中屹立不倒的,还有这座红砖砌成的学校。哲理中学,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哲理人。 红砖砌成的教学楼里,坐着满满当当的身着红衣的学子。鲜艳的红色,像夏日正午的太阳,放射出蓬勃生气 。 我来到哲理已一年半的时光。每天早晨经过孔子像时,看着阳光从重重叠叠的枝叶间漏下点点光斑,被晕上光圈的树叶伴着朗朗读书声,奏出交响乐。每日必不可少的晨读和晚读,使慵懒的我逐渐懂得了勤为何物。 初至哲理时的我最为惧怕的,便是体育课,几乎每一个噩梦都是以体育老师的“5分钟跑步走”开头,并带着小腿的酸痛感。老师常戏称我们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一介书生。印象尤为深刻的是第一次800米测试,路程还未到一半,我便感头晕目眩。闭上眼,瑟瑟冷风仿佛 习面而来。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怎么也迈不开。睁眼时,我似望见了不远处的孔子像和那栋红砖楼。脑海中猛地浮现出四个字----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孔夫子似笑靥如花,他是希望我自强不息吗?我望着前方奋力奔跑的同学,想起初来 哲理时的目标,终咬紧牙关,竟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那次,我领悟到了校训的含义…… 现在的我,虽还是不那么喜欢一周三节的体育课,但关于体育课的噩梦终究成为了回忆。每每看见七年级新生在上体育课时,我总会在整齐的方阵中寻找熟悉的影子。 何其有幸成为哲理学子,它见证着我的成长,曾经那个疏懒、懵懂的孩子,也成长为一个明事理的少年了…… 144年的风吹雨打,始终屹立不动的,是一代又一代哲理人坚守的本心。红砖是百年历史留下的印迹, 更是“立德明理,自强不息”的哲理人心灵的寄托。 百年哲理,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哲理人;也正是这一代代立德明理、自强不息的哲理人,谱写了哲理的百年光辉历程…… 我于哲理,终不过是沧海一粟; 哲理于我,如母亲之难以割舍。 吾辈哲理学子将不负韶华,自强不息,带着永不褪色的信仰,前进……
《我与哲理》 八年3班 史雨涵
清晨的第一缕光划破薄雾和还没散开的尘埃,透着点冷风,还是走在这条街道,我不知道我走了多少遍了。在这里就是比外面的世界色彩鲜艳,树叶也绿的耀眼。 耳边的喧嚣,汽车纷乱的鸣笛和启动发动机的声音渐渐变成教室里的欢声笑语;教室里早餐的味道和熟悉的读书声成了我初中生活的一部分,也没有留下任何踪迹,悄悄的存在在每个班级。月考的成绩似是带走了我所有的心绪,无依,只好在校园里毫无目的的徘徊着。 哲理的景很美,阳光被一树的金黄剪碎,斑驳一地。通红的风,微白的草,金黄的菊…秋风瑟瑟吹过,叶落,洒下点点金黄。抬头,看见亭边露出的一丝橙色。我上前扫开枯叶,一朵金黄色的野菊花便出现在眼前。金黄色的菊花像晚霞温柔中夹杂着一丝丝的忧愁,仿若秋思的闺秀,带着一丝秋愁。它默默的挺立在亭边,即使瑟瑟的秋风让满树的金黄飘零,也没能让它倒下。我抚摸花瓣,是细腻而又坚强的。我想春天,夏天百花齐放时,它没有说话,默默等待在这里。秋天万物凋零,枯叶将它埋没,它也没有气馁。即便不知人为也依旧挺立着,绽放着。 我起身,我知道这种道理我懂得的很多,但真正受到感触的却寥寥无几。它与我难道不是一样的吗?虽然现在我默默无闻,但只要有一颗想绽放的心,就一定会向菊花一样,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色彩。 我走回教室,坐在书桌前。心中也有了自己的一份答案。在学习与追梦的道路上,路是坎坷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未来的决心与期望。在这路上,哲理便是我的一个转折口,它教会我知识,同时也教会我许多人生哲理。如今我早已不是那个青涩的少年,也能坦然面对一切挫折与失败。只因我知道,错过了百花齐放的盛夏,还可以如菊花般绽放在秋天。
《我与哲理》 八年4班 朱瑜明
九月,充满梦想的时节。校园,梦想开始的地方。赤绛的校服 左胸外赫然印着钟楼的标识。我和你的故事,从此刻悄然开始…… 初一时步入校园,给我的认知是新鲜、 是温暖。 事事漫随流水, 算来梦浮一生, 转眼我便成为了一名初二的学生。 霖霖淅淅,浇灌着这片馥郁的土地; 夏日灼灼,掩映着这首燃起的晨曦。寤寐之间,哲理这片菁菁校园里的欢声笑语 ,点点滴滴都涌上心头。 盛夏,花朵盛开,暖融融的日光透过明澈的玻璃照映。 老师的训导声、 早晚读的声音, 萦绕心头。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了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相信自己的未来能够在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磨砺羽翼、恣意翱翔…… 入秋,生命的琴弦在拨动着每一个生命的落叶。有时如狂风暴雨般倾斜大地,在上户外课时,总会看到树叶铺成的一片美丽绸缎。期中考结束,我的成绩不尽人意。两个月的努力似乎付之东流,我感到意乱如麻。是老师给予了我鼓励;是同学给予了我帮助;是这里的学习氛围促使我跨越挫折…… 深冬,哲理校园光景浓淡适宜,宛若天地织出青白渐变的锦。枯枝几段刺下细密的针,寒鸦几只勾连柔曲的线,残灯几点扎出团葺的结。期末考不负众望, 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元旦晚会,放假前夕老师嘱咐的安全以及由衷的新年祝福,成为我心中最温暖的记忆碎片。 春日,霏霏的雨丝滋润着哲理校园。宛如一片朦胧的烟雾,雨过天晴。体育课,赤红的跑道、嬉闹的同学,跑步时听着鞋子摩擦地面的沙沙声,感觉细细密密的汗珠沁满额头。喜欢跑步,喜欢跑步时的大汗淋漓,喜欢肆意自在而又急促的呼吸。在哲理操场上挥洒汗水,与同学一起享受运动的快乐。 盛夏又倏忽而至,校园内树木葱郁,清晰的蝉鸣响起,预示着与哲理校园的暂时分离…… 九月,充满梦想的时节。校园,梦想开始的地方。 不知不觉中,初中生活已消逝了三分之一。在这一年中,我浏览了四季风光,我收获了共同努力的友情 ,亦师亦友的师生情。 我获得了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的信心。 听,哲理钟楼的声音在回荡着,音波回旋,荡出了前进的路……
《哲理追梦》
八年11班 梁宸
哲理·相识 道路两旁的梧桐树染上了金黄,轻柔的微风里也夹杂了些许凉意。在九月金秋时节,我满怀憧憬与期待,踏进了那所具有古老更具光辉历史的学府——莆田哲理中学。 手中紧攥录取通知书,我怀着紧张而又激动的心情走向哲理中学的大门,不经意间抬头仰望,紧张的心情瞬间一扫而光,只余期待:一道由红砖砌成的大门,上面用行楷写着几个镀金大字——莆田哲理中学。走近细触,红砖粗糙的触感有些硌人,沉淀着历史的痕迹。此时的我仿佛一个朝圣者,虔诚地伫足凝视着这古朴的校门。走进学校,一条石条小道映入眼帘,在温柔的阳光的抚摸下,它被镀上了一层金边,美极了。我大踏步走上小道,来到一片开阔地。 脚下一阵绵软的触感,我踩在了学校操场的草坪上。不远处有两株饱经沧桑的大榕树,张着粗壮苍老的手臂,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操场的斜前方那幢红色的六层大楼便是我将要奋战三年的“主战场”——教学楼。操场的左侧,是一个小小的主席台,在主席台的正前方,便是一根旗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我将录取通知书交给老师,正欲离开操场,却见一棵刚冒出芽儿的小草冲我摇摆着身子,仿佛在说:“嗨,新朋友!欢迎来到哲理中学!” 哲理.相知 我漫步校园,赏绿林成荫,素罗紫鸢,幽香沁人心脾,除了草木之香,空气中还有一丝清新的书墨香、我轻动鼻翼享受着淳厚甘朴的空气,脑中又浮现出老师手执哲理校徽,朗朗介绍:“大家知道吗?“哲理中学”刚成立之时并不叫“哲理”,而叫作“培元书院“。于1878年建立在一个坊巷民房中,那时的环境,设备都十分简陋。1890年,美国基督教传教土蒲鲁土携夫人蒲星氏来莆任校长, 他们悉心教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子。1899年,蒲鲁士捐款建造了闻名全莆田的哲理钟楼,至今已经有130多年的了……”细读历史,哲理自清光绪四年起,历经无数风雨,有昌盛一时,也有停办的低谷时期,跨越了三个沧桑世纪,哲理早已成为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但它仍在教书育人,奋发向上。眼前依旧是一片片绿意,我却对“哲理“的敬意更深了几分。 哲理·相伴 经历了七年级的懵懂无知,八年级的我们离中考又迈近了一步。我拾起因贪玩而落于课桌上的知识,日夜苦读,奋笔疾书。新增的物理知识晦涩难懂,英语的文章复杂仿若天书……面对这些难题,我将会用手中的笔,心中的信念一一攻克。偶尔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便到操场上吹吹风,看看哲理从古至今的历史,它那自强不息的精神,让我心中的目标更加坚定。一百四十四年风风雨雨,哲理都挺过来了,而我在这样浓郁的书香气息中,拼搏三年又有何难? 三年,只是哲理百年光辉耀眼的历史中微不足道的一笔,但却是我一生中重要的历程之一。我将继续在哲理挥洒汗水、追逐梦想,而哲理也将继续陪伴并鞭策我成长,成就我的梦想。
《哲理,我与您说》 八年12班 林伊敏
光阴茌苒,岁⽉如梭。不知不觉,您已赏过了⼀百四⼗四个春华秋实,沉淀在⼼中的与您的故事,便在这⼀刻都想与您诉说。 如您所见,我是⼀棵⼤树。 我矗立于阔⽓的校门前,您说,我是您校校园风⽓的代表,只因我傲然挺⽴,⽓势雄伟,姿态奇特,是校园的应有的风⽓。清晨,我见红⽇初升,⼀道道⾦光闪闪的利箭射向笼罩我的⼤地。忽闻,孩⼦们叽叽喳喳的谈话声,我迎他们来到学校,愿他们在校园中可以收获知识收获欢快。我也见孩⼦们在树阴下玩要,披着斑驳的影⼦,我见这景象也欢喜极了。 我是⼀棵⼤树,与您携⼿踏过⼏⼗个春秋轮回。我感谢您也让我受到孩⼦们天真的稚⽓,让我每天活⼒满满。 如您所见,我是⼀个操场。 柔和的阳光从东边洒在我的身上,孩⼦们绽放出欢快的笑容,迈着轻快的步代来到我的怀抱。他们在我红⽩相间的⾐袖上驰骋,在我绿茵茵的⼤⾐上奔跑……我欣喜地见他们举看旗帜,伴着清风,成群地向前冲刺,⼼中不禁感叹到:⻘春的朝⽓便是如此。 我是⼀个操场,躺在您的怀抱中安然⼊睡。我感谢您让我感受到少年们朝⽓逢勃的⾯貌、⽆所畏惧的志⽓。 如您所见,我是⼀名学⽣。 我在校园中夕⽇欲颓,晚霞夕照。也见明⽉⻄升,波光粼粼,平⽇的这些毫不起眼的景象,只因是与您⼀起,便显得⼗分动⼈,我在教室中,⼼随⽼师⼀起遨游知识的海洋,在另⼀个世界去感受异国风情,⼀起长篇⼤论。课间是愉快的,到处传来欢快的笑声, 连成⼀串⾳符在空⽓中飘舞。 我是⼀名学⽣,从您为名的哲理学⼦。我感谢您让我受到知识熏陶,感受到友谊的欢快,使我的⻘春⽣活丰富多彩。 “⽴德明理,⾃强不息。”是您的座右铭,您将这告诉我们,让我们也做到这样,于是⼀代⼈传⼀代⼈,莘莘哲理学⼦便都受到社会认可。啊!感谢您,哲理,给予我精神的滋养,知识的熏陶。 我⼼存美好,见这窗外景⾊甚好,便都想与您你⼀⼀诉说……
《哲理千里春风》 八年12班 蔡子默
哲理·揽风 “咣当当——”一阵钟声沐浴在人间,庄重而深沉。这是哲理钟楼的长叹与警醒…… 1901年高德理校长慷慨解囊,建成闻名全莆田中西合璧的映雪楼。但高德理校长积劳成疾,身体每况愈下。1904年的某一天,一个同学在操场上运动时不慎跌伤引发休克,高校长不顾自己体弱,抱起这位同学就直奔医院抢救,结果这位同学因抢救及时,顺利康复了。但高校长却诱发旧疾,长辞人世。为纪念高校长,校名更改成了“培元哲理中学堂”。(莆仙方言”德“与”哲“发音雷同) “咣当当”—— 钟声起,思绪涌。钟楼的红砖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它的声音咏叹着哲理之史,惋惜着、回忆着过往,也不辞辛劳的警醒着哲理的莘莘学子。我仰头注视,一股热浪自心间翻涌喷薄而出,我携着晶莹的泪光,向着它,向着他们深深躹了一躬,它本身就是凝固了的时间啊。 哲理·学风 正是午饭后的时间,但教室时却不见半点打闹,满屋的同学都在为即将到来的考试蓄力准备。左手边,数学学霸正在给同学讲解复杂的几何题,引得后座旁听的同学连声称好,兴奋处,平时成绩一般的同学也举着语文书,朗声背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而在教室的最后面,班委带着几位才子才女在黑板上写下鼓舞人心的句子…… 我走在哲理的一条柏油路上,若有若无的桂花香氤氲在脑中,清风似一位调酒师,将午后的光调成一壶淡淡的清酒,轻轻酙在这所学子云云的学校。我恍然想起毛主席曾云:“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哲理·师风 坐在食堂,我瞥见一位老师在角落边,借透过的丝微阳光批改卷子,她左手边喝着汤,右手手执红笔,快速地划动着,不时眉目紧锁,两股眉拧成一道细细的麻绳,不时嘴角微扬,不自觉地绽放笑容,不时默然沉思,停下用餐,专心批改……窗外的树蓊蓊郁郁,树上鸟儿啁啾鸣轻,焕发着奉献的生机。 在回教室的路上,点点灯光亮起,似是天间繁星闪耀,在这暖橙的灯光下,有老师与学生一同谈笑,有老师在给学生讲解不足,有许多的老师像亮起的灯光,指明道路。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哲理春风千里,我沐浴其中。 我和哲理,未来可期。
《陌上花开 诸君与我共阅哲理芳华》 八年22班 许航
“哲理钟楼声声起,声声皆动凡人心。” ----题记 凤凰鸣矣,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哲理学子,风尘翕张。晨曦时分,红日初升,薄暮冥冥,群鸟啁啾,日月瞬息序春秋;信步课堂,听书评讲,书声琅琅,千百学子竞向上。望苍穹,云卷云舒,孤鹜齐飞,秋水共色,呦呦雀鸣,哲理辉煌依旧! 韶华流转,盛世如约。哲理,一百四十四载风雨兼程,一百四十四载上下求索,一百四十四载日月同辉。在今哲理学子欢庆之日,迎来了一百四十四岁的生日。 与您,有不胜之多的回忆。哲理钟楼,兴建于1899年初,儿时,父辈常携着我共赏之。醉倒在黄昏的晚霞,好似听到悠悠入耳的虔诚钟声,袅袅垂杨柳,森森凤尾林,摇曳生姿,斑驳古墙,蓊蓊郁郁,让人不禁潋滟一抹深绿在心头。步至钟楼外,砖墙古朴的棕红色,斜阳透过错落有致的树杈,在历久弥新的陈墙旧壁上洒下斑斑点点,肆意而又跳跃着。 “你看!”我的思绪如同随风而来的纸鹤,响起兀然的惊鸿。楼外大门紧闭,或许是因为已然成为政府保护对象的缘故,无法步入。我凝然,老旧的阁楼,木质门场,雕花飞檐瓦楞搭起的尾顶像鱼尾翘起,闪烁着纯朴的光泽,镂空的砖瓦,朱漆的牌匾,斑驳的梁柱。流光一瞬,我沐之树影,映雪亭中,那一口硕大的铜钟映入眼帘,一声沉钟,不仅报响了师生作息的时间,更报响了哲理人英勇冲破愚昧去“睁眼看世界的思想启蒙”! 作为莆田第一个党组织根据地,成功点燃莆田及整个闽中地区的革命火种,“哲理钟楼”从此烙上了永恒的革命印记。可谓是哲理钟声已化为革命钟声,雄浑激越,宏闻六合。是号角,是命令,是敢同日月争天地的最强音!从此哲理钟楼的钟声敲响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钟声。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不息的闽江,让这雄浑的钟声响彻闽中大地,响彻全中国! 在这广袤无际的中原大地上,一处处红色坐标,钟楼红砖的醒目唤起了人们记忆深处的红色血液,穿越百年的醒目钟声,更将传声与未来,传于千载万年! 树影下,我不禁慨然…… 十里寒塘,万里倚楼。烟花绽日月。我愿在岁月中,闲看花开花落,闲听钟鸣钟止,缓忆光阴的清欢,独觅那一方古韵流长,品哲理哲理! “巍峨砖楼在,不老是钟声。” ——后记
《我与哲理》 八年22班 翁小涵
144年,跨越三个世纪,历经腥风血雨的冲击,饱受历史文化的洗礼,如一条曲折的大河,即使在重重山脉的阻挡下依旧守着一颗传播教育的心向更广阔的海洋进发。 1878年一位美籍道士掀开了哲理中学这本始终写着未完待续的古书,铺开了莆田先进教育的道路。 我与哲理的初次相识,在2020开春。那时再过一段时间就要升初中,终于了解到了莆田的四大名校。大家都知道莆田四大名校是擢英,哲理,南门,中山吧,从来没有听过这四大名校的我,当时傻极了,擢英只会卓英,南门以为是在偏僻地方,中山自认为是在某山的中部。唯独哲理感觉有种“剪不断理还乱”的亲切感,并且字没有写错。 我真正开始认识哲理,是在2020年末。发小想去哲理,我对哲理又增加了一层新滤镜。经过网站搜索的初步了解,发现它的历史意义同它的名字一般富有哲学和道理。很巧的是,它的新址离我家很近。 2021年,小升初考试。考完那一刻,我哭了。那是对连续一年高压学习的情绪宣泄,对相伴六年的小学同学的“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对校园中“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景的留恋:那,是离家的苦楚。 真正渴望进哲理,是一次偶然的邂逅。那年暑假,家人带我去那附近游玩偶然看见了哲理钟楼的身影。我知道,它饱经风雨,饱尝历史苦胆,百年如一日发出洪亮的钟声,驱散雾霾,带来光明。但当我真正听到那钟声时,那历史沉淀的声音是无法掩盖的。咚,咚,咚!几声饱实的钟声在那条街道荡漾着,仿佛一转身便看到爱国志士站在钟楼上,敲响钟声,迎来中国的解放。这些救国志士也同哲理一样,百年如一日的做同一件事情——救国。他们的意志,同这哲理钟楼一般,坚不可摧,他们冲锋的那一声号角,同这钟声一般洪亮坚定。他,他们仿佛从未远去,凝聚在这钟声之中。钟声停了,心中依然听到了“咚咚咚”的响声。 那时我坚信我要去哲理。 现实与理想却不尽人意。本来直招电话打来的欣喜,再到收材料被淘汰的无奈,找尽各种人脉,依旧无果。本都已经放弃准备去三中当鸡头时的无奈至今仍存于心。但这次,我认识到什么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剩摇号的机会了,父母比我还要紧张,在擢英和哲理间反复横跳,最终在截止日期时定了下来。摇号的号码下来了0034,几率渺茫,又长叹“唉,只好去三中了......”出结果那天我连网站都没想打开过,我觉得没希望。当母亲以平和的声音告诉我,中奖了,眼泪不禁又泵了出来,我笑着看着妈妈,希望向全世界,宣告这个消息。他们也很高兴,请吃饭,看电影,逛商场一个也没落下。 进入哲理有一年多了,我班级的老师对我都很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前五十也有了一席之地。哲理的美景不输小学的,虽然没有小学的光鲜靓丽,但也是一道壮阔的风景线。高效课堂的模式让我学会了分享交流......可以说,初中生活比我预想的要轻松愉快一些。它也成了我的家。 钟声在每个哲理学子的心中荡漾,在每个爱国青年的脑中回响;校训教我们立德明理。它还教会我自我努力,相信希望,一切皆有可能。愿莆田哲理中学在这历史浩荡长河之中,在时光冲刷之下,长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