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哲理 >> 最新动态 >> 正文
【研修日记】盛夏拔节生长 福地撷光同行 —— 2022年骨干班主任研修日记(三)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22-08-01】 【阅读: 次】【关闭窗口】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盛夏时节,在三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的研修活动继续进行,在践行新教育理念的道路上高歌勇进。

 

81日早上,我们有幸聆听了来自浙江金华磐安董兰芳老师《教育,从走进孩子的心灵开始》的专题讲座,受益匪浅。董老师用亲切有力的笑容拂走夏日的燥热,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吸引着会场听众的注意力,更用丰富的专业知识更新了我们的认识。

董老师积极倡导“走心”的教育理念,即教育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她在学生之间架起了有效的沟通渠道,运用倾听、共情、积极关注等积极的沟通技巧,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班级心理磁场,让学生的心灵自由伸展;同时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开展个别心理辅导,促进了学生自我成长。

 

董老师从两个环节“读懂孩子,走进心灵”、“自我修炼、走向专业”和我们分享了她在教育上的心得以及和孩子之间的教育故事。讲座中董老师详细地讲解了初中生的心理特点:1、自我意识:成熟性和幼稚性共存。2、自我中心:假想的观众和个人神话。3、情绪反应:开放与文饰相互交织。4、思维品质:片面性和表面性。

 

讲座中董老师列举了很多案例,结合案例给了我们解决学生棘手问题的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讲座的最后,董老师感慨要想真正了解学生的心里,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除了真诚的爱,还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我,提高专业素养。董老师通过小杰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孩子的重要他人和自我中心处理初中阶段孩子的常见问题,生动形象地解释了自我意识、自我中心、情绪反应和思维品质这些概念。

关于威信,董老师指出,威信=威慑力+亲和力,但亲和力大于威慑力,教师应该和孩子拉近距离,要走进孩子的世界,思孩子所思,想孩子所想。

董老师还举了分析班级成绩下滑的例子,推荐我们用舒尔特表训练法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我们受益匪浅。

“感”德育之风,“染”学生之灵,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感”是感动,“染”是熏染,我们只有触动孩子的心灵,才能不知不觉影响孩子。感谢班主任研修活动,为我们创造了一场德育的盛宴,为德育工作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学习素材。

 

(研讨中途的短暂休息时间,蔡建洪副书记和董老师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学生各种行为背后的诉求,积极寻找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同志的爱国主义热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81日下午,研修班组织观看爱国主义电影《长津湖》党建活动。全体党员参加了活动。

 

此次观影活动,既是一次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实践课,又是一次初心使命重温之旅。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立国之战,英雄们付出的牺牲为后世换来了长久的和平与发展的环境。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我们已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昂首迈进。我们党员教师要传承发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将爱国之心落实为爱岗敬业的责任之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