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哲理 >> 校史校友 >> 校史长廊 >> 正文
早期莆田哲理中学体育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作者:涂雨/来源:】 【发布时间:2017-02-26】 【阅读: 次】【关闭窗口】

早期莆田哲理中学体育运动的产生与发展,堪称一部波澜壮阔的校园体育运动史。其敢为人先,屡创第一,推广提高,蔚然成风的事迹,为莆田境内外各界所赞誉。《莆田市教育志》、《莆田市体育志》、《莆田县志》等各种志书,都以大量篇幅记载其史实,彰显我校体育运动盛况及在莆田现代体育运动史中的重要位置。

屡创第一  开启先河

1898年,美籍传教士蒲鲁士、蒲星氏夫妇把创办于1878年的培元书院改办成全日制普通中学,引进包括体育在内的西方文化课程,这就是早期的莆田哲理中学。从此,体育运动在我校得以蓬勃发展。

(一)开设体育课。1898年,改制后的我校即把体育列为正课,运动项目起初有兵式体操、体育游戏等,随后不断丰富,增加了跳高、跳远、赛跑、标枪、铁饼、铁球等等。体育课成为学生喜好的运动科目,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学习体育技能,接受良好的身心锻炼。此后,体育课程在莆田得到广泛推广,兴郡中学、砺青小学等校也都开设了体育课。

(二)引进两大球。1904年,篮球运动项目从美国引进我校,距世界篮球运动发明(1891年)仅隔13年,为莆田开展篮球运动之始。起初,篮球场只是一块较为平坦的场地,篮球架以竹篮去底,钉在木架上制成,篮球则从美国带回。设备虽显粗陋,但学生对这一新鲜的运动项目,一开始就兴趣浓厚,乐此不疲。从此,篮球运动逐渐成为我校广泛开展,长盛不衰的体育运动强项。也是在这一年,我校又开展排球运动,为莆田开展排球运动之始。1913年,我校正式组建莆田第一支排球队,开展12人制排球运动,使排球运动步入更加正规的体育运动范畴。

(三)举办运动会。1906年圣诞节,我校举行校内体育运动比赛会,比赛项目有兵式体操、体育游戏等,赛事虽然简单,却在校内外开了举办学校运动会的好头。1908年,我校倡议、联合兴郡中学堂和砺青小学,在南校场举行校际体育运动会。以各校各自表演的方式开展,表演项目有:兵式体操、旗语通讯、体育游戏、标枪、篮球等。一天的表演,吸引了众多体育爱好者。这是莆田校际运动会之始。此后,我校陆续组队,均以“莆田首次”的时间节点参加福建省各项体育运动会:1920年,田径队参加福建省第一届学校联合运动会。1929年,排球队参加福建省第三届联合运动会。1931年,篮球队参加福建省联赛。

我校在体育领域的屡创第一,既产生和丰富了校内的体育运动内容,又为莆田现代体育的产生和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推广普及 蔚然成风

早期哲理中学体育运动能在全校推广普及,蔚然成风,主要得益于如下原因:

(一)办学理念先进,校长亲自授课。我校早期几任校长,都是熟悉西方教育文化的美籍人士,他们对学校开设体育课,组织学生开展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有切身的体验和认知。后来的华人校长刘金标、黄俊英,也都是留美学生,有同样的体验与认知。因此,早期我校历任校长都把体育当作培养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加以重视。校长亲自参加体育工作的教研与决策,亲自上体育课,亲自关心开展体育运动的学生,成为校园佳话。蒲鲁士,以及校长高德理、曾学理、爱立枢、章文新、刘金标等都曾亲自上体育课。高德理校长抢救参加体育运动学生的事迹,更是感人肺腑。1904年12月的一天,一位在操场进行激烈体育运动的学生忽然休克,高德理校长闻讯急忙赶赴现场,抱起学生送往医院抢救。不料用力过猛,导致自身严重内伤,仅过一周,虽经多方抢救,却是不幸不治身亡,年仅39岁。师生含悲痛哭,殷殷悼念之情可鉴。后改校名西学堂为哲理中学(莆音“德”、“哲”同音),以作长久纪念。校长办学理念对体育的突出定位,日常校务对体育的高度重视,给我校体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引进专门人才,优化师资队伍。在上个世纪上半叶,受过高等教育的体育专门人才稀缺的情况下,我校千方百计引进陈金铭、陈永祚、刘焕章等毕业于上海东亚体育专科的专门人才担任体育教师,引进有体育奇才的林仁荣担任校旋风篮球队教练。以这些人为骨干,带动整体,打造一支实力雄厚,观念前瞻,爱岗敬业的体育教师队伍,不但为我校的体育普及提供师资保障,也使培养体育拔尖人才成为可能。又邀请吴德懋、程天泗等体育明星校友回校,介绍国内外体育开展情况并作精彩的运动表演,极大地激发全校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三)设施逐渐完善,制度日臻健全。

我校始终重视体育设施设备的建设,以满足学生开展体育运动的需求。据1948年校史记载,当年学生总人数1027人,校内有大小运动场4块,设有男子篮球场4处,运动用具有篮球、排球、栏架、铁饼、铁球、垒球、标枪等等。设有体育办公室、陈列室、更衣室、浴室等。相对完善的体育设施为我校体育运动的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为了突出体育工作的重要性,我校设立体育处,作为与教务处、训导处、事务处并列的中层管理机构。在开展体育运动过程中,逐渐健全各种体育运动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学期教学计划等。1948年校史资料这样记载:“本校体育,重在日常训练,因之各级学生,每周均有二小时之正课,上课时,皆以规定之标准,普遍练习,借以达到基本训练之目的。雨天时则于教室内讲解体育原理,体育设备,以及有关体育规程等内容。此外每日又举行一小时之课外活动。”这种常规制度的严格执行,使全校性的体育运动得到持久有序的开展。每天操场上都有许多学生兴致勃勃进行体育运动,还有许多学生在体育老师的组织下到校外长跑、游泳、爬山等体育锻炼。气氛极为热烈。即使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长期轰炸莆田城,我校被逼于1938年5月至1942年8月迁移广业山区等地避难的日子里,也还坚持体育课照上,体育课外活动照常进行。学生们怀着锻好身体,增强意志,保家卫国的民族责任感,辟山扩地,修建运动场所,因地制宜,开展爬山、攀树、掷石、打球等灵活多样的体育运动。

频繁举行校运会和各类单项体育比赛,是我校体育运动推广普及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校内运动会,起初要求全体学生都要报名参赛,后来学生数渐多,只能各班派代表参加。又经常举行级际篮排球比赛,与各中学及其他单位举行篮排球对抗赛,还派出优秀选手参加县、区、省运动会,福州、上海、南京对抗赛。抗日战争时期的8年间,莆田坚持举办6届全县运动会,我校选手参加其中的每一届,共取得23个单项团体冠军,15个单项团体亚军。这期间,还与21个校外篮排球代表队举行对抗赛。各类体育比赛的频繁举行与参与,及其所取得优异成绩,使得全校性的体育运动气氛更加浓厚。

赛场强将 威震体坛

精心培育体育运动尖子,是我校体育运动深入发展,提高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体育教师善于在全校性体育运动的开展过程中发现、选拔苗子。这些运动苗子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觉开展艰苦而又科学的训练。学生吴德懋家住南门,离学校较远,但他不畏艰苦,每天打赤脚,快步或跑步上学,年长日久,坚持不懈,增强了体能,磨炼了意志。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众多体育竞技人才在校即初露锋芒,打下坚实的竞技运动基础。

学校组织优秀学生运动员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技,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1920年11月,我校学生组队参加在厦门举行的福建省第一届学校联合运动会,取得乙组第二名。在1921年举行的福建省第二届学校联合运动会上,我校代表队获田径团体(乙组)总分第二名。黄淮钦获跳高、跳远两个冠军。吴锦美获低栏冠军,程天泗获跳高亚军。1946年,我校篮球旋风席卷八闽。1月,我校旋风篮球队在省第四行政区运动会上,代表莆田县参赛,击败上届冠军晋江队夺得冠军。4月,征战福州,先后与福建学院乌山队,福州中学联队,福州名将良友队比赛,一一取胜,威震省城。夏季,又与途径莆田的美国海军篮球队交锋,二战皆捷,大长志气。1947年10月,我校学生陈文藻、王国忠、魏文华、林绳武、李光中、黄元耀、孙寿铭等入选莆田田径访问团。该团转战福州、上海、南京三地,取得轰动全国体坛的佳绩。我校选手个个以优异成绩为访问团赛事加分。

体育明星校友更是赛场呈威风,声名震体坛。众多优秀体育苗子,走出我校后经过一番再历练,纷纷登上全国、国际体坛高端。1919年5月,我校校友,清华大学学生宋俊祥作为国家田径队选手,参加第四届远东运动会,获得短跑和跨栏两项亚军。1925年,我校校友,入选国家田径队的东南大学学生吴德懋校友参加第七届远东运动会,夺得男子五项全能冠军,为中国队夺得本届唯一的一块金牌。1936年,作为中华体育考察团成员赴德国柏林参观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随即留学德国,获得中国第一个体育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后担任东南大学体育教授,体育系主任等职,为培养人才和创立体育理论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成为莆田现代体育的先驱,中国体育史上著名的体育家,中国现代体育奠基人之一。1926年,我校校友程天泗在闽南13县联合运动会上获十项全能冠军。后来,程天泗成为莆田“田径之乡”的奠基人之一,对莆田的体育发展作出突出的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刘天赐校友在重庆举行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上获得多项冠军,总分名列第一,被新闻界誉为“飞毛腿”。后留学美国,获体育博士学位,1952年回国,任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副院长等职。体育明星校友的风采,映衬了早期莆田哲理中学体育强校更加鲜明的色彩。

 

主要参考资料:早期莆田哲理中学档案资料、《莆田哲理中学七十周年校庆纪念特刊》(1948年版)、校友回忆、《莆田县志》(2000年版)、《莆田文化丛书·文化概谈》(2003年版)、《莆田体育百年》(2009年版)、《莆田市体育志》(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