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哲理 >> 校史校友 >> 校史长廊 >> 正文
林鹏侠的抗日救亡情怀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7-01-30】 【阅读: 次】【关闭窗口】

 涂雨

在众多闽籍抗日志士中,有一位女中豪杰。她是中国早期女飞行员,为了抗日救亡,舍弃海外事业毅然回国;她是烽火岁月中绽放的铿锵玫瑰,为巾帼长廊增添一色绚丽花朵,她的名字叫林鹏侠。

踏上通往蓝天的征途

林鹏侠,原名林淑珠,1907517日出生,系莆田城内坊巷林氏名门闺秀。父亲林心香,20世纪20年代辞去亚细亚火油公司莆田分公司经理执事,闯荡新加坡创业打拼,经营橡胶园,做成一方龙头企业,人称“橡胶大王”;母亲杨玉英,相夫教子和任教,样样拿得起。他们关心国事,乐做慈事,乐捐莆田哲理中学,莆田基督教堂,创办恤嫠院,筹办孤儿院等等,一时传为佳话。母亲早年在坊巷购房设址,挂牌“杨玉英恤嫠院”,无偿收养50多位贫苦无依老年寡妇,声誉鹊起,名闻遐迩。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闻之大喜,手书“懿德慈型”横匾赠之,表彰其善举。对子女则勉励勤奋读书,积极上进,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信念。富裕开明的家庭,给林鹏侠提供教育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良好机会。

林鹏侠少时就读莆田哲理中学。这所教会办的学堂,让她有机会早早学到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了解西方社会,了解发达国家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作为,有机会参加现代体育运动。她还先后求学于天津、上海等高校。然而,天性活跃,求知欲望强烈的她,还不满足国内所受教育,1925年,林鹏侠留学美国,攻读经济学,悉心学习掌握科学救国本领;热衷现代体育运动,练就一身强健的体魄。海外深造,为她打开了解西方世界更广阔的视野,一个更大胆的构想在她的脑海中逐渐形成。1929年,她结束美国的学业,出人意外地决定到英国学习军事航空技术,做一名驾机上天与敌搏斗的飞行员。此时,她觉得自己的名字林淑珠太淑女气了,太不能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了,就痛快改名林鹏侠,字霄冲,寓鹏程万里,侠肝义胆,气冲霄汉之意,一个抱负不凡的女子形象跃然凸现。英伦时光,她冬冒严寒,夏顶酷暑,勤学苦练,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终于掌握了军事航空技术,成为中国早期女飞行员。有上海友人吟诗赞其云:“数载航空汗漫游,壮怀洗尽女儿羞。关心家国修才技,留取他年击寇仇。”诚哉斯言。

毅然回到苦难的祖国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加紧对中国发动军事侵略,接连制造1931年的东北“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的上海“一二八”事变,撞开武装侵略中国的大门。正在新加坡代父经营橡胶业的林鹏侠闻讯义愤填膺,而深明大义的父母亲则极力支持女儿回国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一封来自福建莆田家乡的催女归国服务战地的来电,如同火种般点燃林鹏侠心中义愤的干柴,给她增添抗击外敌的勇气,坚定报效祖国的信念。

1932年春,林鹏侠胸怀抗日救亡,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舍弃海外的事业,毅然回到苦难的祖国,直奔“一二八”事变的发生地上海。然而,等待她的是淞沪会战失败,《淞沪停战协定》阴霾笼罩天空,一腔报国的青春热焰,被一纸丧权辱国的协定冷水当头浇灌,林鹏侠悲恨交加,痛恨日寇凶恶,痛惜国家羸弱,叹息报国无门。这段沉痛的经历,在她后来撰写的《西北行》一书中有过简要的记述:“一二八沪战时,余方留星加坡,代余父管理所营之橡园事业。一日奉母电,召余迅速归国服务战地,欣然命舟,至则《淞沪协定》已成,失望不可言说。乃废然买棹,省亲于莆田故乡。”但是,民族救亡运动毕竟拉开了序幕,抗击日寇的伟大征程,正期待着林鹏侠的积极参与。

矢志不渝考察祖国大西北

1932年冬至1933年夏考察陕、甘、青、宁、绥各省,1948年夏至1949年夏考察新疆南北部,是林鹏侠的两段重要人生经历,其中充满着艰辛与曲折,收获与传奇。

考察祖国大西北,是林鹏侠酝酿已久的人生规划。当年留学美国英国,她既为“外人盛称我西北为世界之天堂,又目为世界之秘密宝藏”而自豪,又为无法回答同窗有关西北地理气候人情物产的咨询而遗憾,于是“分其读书余力,投入对祖国大西北的专题研究(《西北行.西行之始因》)。这是林鹏侠考察大西北的最初动因。

林鹏侠的首次西北行,与母亲的决心关系密切。当时,她正准备“往投东北义勇军以偿杀敌复仇之愿”,但在救亡图存的背景下,许多有识之士,包括其母,开始关注西北。母亲组织全家四处搜集资料,对大西北进行长达两个月之久的研究,认为要同日寇周旋下去,就必须开发经营大西北,考察建设大西北极其重要,于是力劝林鹏侠西北行。林鹏侠被说服了,“余既聆母之训,深服所见远大,遂谨跪受命而垂泪诺之。”她在所著《西北行》一书正文第一页,赫然作下 “西行之始因——大哉母命”之标题。

首次西北行,林鹏侠从家乡莆田至上海,又从上海至西安,再从西安至西北各地。考察了陕西的西安、潼关、延长、临潼、咸阳、凉州,甘肃的兰州、皋兰、五泉山、祁连山、平凉、嘉峪关、玉门,青海的西宁,宁夏的六盘山、贺兰山,内蒙古的河套、包头、五原,绥远的归绥、明妃青冢等地。广袤的大西北,留下这位东南奇女子长长的足迹。

新疆本是林鹏侠首次西北行的最终目的地,但因新疆发生战乱,无法成行。“其后,十数年间曾数度作入新之计划,虽结果都成泡影,而此志终未移易。”(《新疆行.自序》)1937年,心比天高的林鹏侠计划由新加坡启程,经印度,翻越“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进入南疆。正当加紧准备启程,入印度的护照都办好之时,不料父亲在莆病危,急电“盼儿速归”。待她“返抵家园,适值卢沟桥事变,烽火弥天”,“父病亦加剧,终至弃儿长逝”,让她“抱恨终天,无心远游。”(《新疆行.自序》)1941年、1945年“又前后两次前往,终因事阻,至兰州复中止。”1948年夏终于成行,实现十六年之夙愿。“足迹得遍天山南北”,“诚平生一大乐事也”,“此游历时凡一载,行程二万里,有所见闻,有辄泚笔为记。”(《新疆行.自序》)

考察期间,她与地方军政大员,各族平民百姓,各地宗教人士有过广泛的接触,亲身感受到大西北的风土人情。首次考察,涉及西北的农业、矿产、交通、文化、教育、宗教等多个部门。她夜宿“北临黄河,南据崤山,形势险要,为古兵家必争之地”的潼关,徜徉“尚留有古帝都之气象” 的西安。所到各地,通过考察和思考,她作出“陕省山脉纵横,蕴藏极富,五金矿产,布于全境,其中最有价值而关系国防者,厥为延长之石油”;甘肃的张掖(甘州)“土脉膏腴,水草丰美,白米为出产大宗,羊、牛、皮毛、革、药材(麝香、鹿茸、枸杞、甘草)棉、麻次之,金矿遍境内,素有金张掖之称”;“包头为未来最为开发希望之所”;“语有‘黄河百害,惟富一套’,诚不诬也”;回汉纠纷症结“系宗教问题,非民族问题”等等一系列精到见解。她也看到西北农村“连岁灾祸并作,良田慌其九”,“官匪重重剥削”,高利贷残酷无情,百姓饥寒交迫,民不聊生,妇女尤甚。“垢面枯形,衣不蔽体”的灾民离乡背井逃荒的破产败象。痛感农人被迫借高利贷、种植罂粟、抽吸毒品等无奈之举,饱受宛肉补疮,饮鸩止渴之苦。

新疆行,她既考察和研究世人通常所关注的热点,如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的民俗与歌舞、塞外风光、坎儿井、麦盖提“刀郎”、喀什格尔、香妃墓、和阗玉、王母瑶池等等,但更侧重考察当地的资源与交通,认为这是新疆发展的重要因素。她反复考察煤炭油气产地。得出结论:“新疆遍地皆煤,尤以天山北路为多,迪化(乌鲁木齐)、镇西(巴里坤)之储量最丰,而以哈密之质为最佳”,“全省总储量约三百二十多亿公吨。”“新疆石油分布极广”,“储量特富,质亦良佳”。“因质量双美,故占全世界石油之第二位。”(《新疆行》)她以新疆古今交通状况为据,分析交通对新时期新疆发展的重要性。指出“塔里木河居南疆之中心”,“如能就河之本身施以合乎水利之科学整理,其利必溥。”

一位东南年轻女子,单身闯荡被世人视作畏途的大西北,路途遥远,险象环生,极大考验其战胜困难的意志力,挑战其社会历练的能力。从西宁至肃州(酒泉),途中大病一场,但她坚持翻山越岭不停歇。在甘肃,几次差点遇上土匪抢劫。从兰州到宁夏,在惊险的黄河大峡风浪中,遇上筏工长撸折断,差点丧命。贺兰山坠崖更是惊心动魄,“崖岩至险,深不见底,中悬羊肠小径。”“马受惊脱镫直坠深崖。堕时,余自念此番休矣!”正当命悬千钧一发之际,万幸人马为崖间草石所挡,这才免于劫难。

烽火岁月中绽放的玫瑰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林鹏侠精神振奋,积极参与各种抗日活动。《福建党史月刊》19959月号《抗战中的福建妇女》一文写道:“福建籍侨胞林鹏侠,曾在英国学习航空飞行,抗战爆发后,毅然回国参加空军杀敌”。又据林鹏侠的侄女,福建教育学院副教授林惠贞回忆,姑妈林鹏侠驾机杀敌的壮举,是他们林氏大家族引为自豪的话题,经常都会有人提起,经常会用姑妈的事迹勉励我们晚辈。一位接受良好教育,树立崇高理想的女性青年,当祖国受到外来入侵,人民受到野蛮蹂躏的时候,义不容辞,驾机上云天,拼杀侵略者,这是何等值得骄傲的中华奇女子。此外,为抗日救亡大事,林鹏侠常常奔走于上海、南京、广州、武汉、重庆等地,与周恩来、宋庆龄、张澜等有过多次的接触。她加入黄炎培、张澜等人于1941年创建的中国民盟党派,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威望日高,被选为民盟中央委员。1938年,她和胞妹林荫民在家乡莆田创办《福建新报》,旨在弘扬民族正义,呼吁民众抗日救亡。还在莆田创办莆青中学,自任校长,聘请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弟弟林鸿才等人任课,悉心培育国家人才。一位勇于使命担当的女性青年,为了抗日救亡,不畏凶险,不知疲倦,四处奔波,这是何等绚丽的巾帼红玫瑰。

《西北行》、《新疆行》两书的社会反响

考察大西北,林鹏侠每到一地就座谈、采访、观察、记录、摄影,晚间,又不辞辛苦,坚持查资料、写日记、整材料。两次考察,著述两书。19361月,30万字的《西北行》在内地出版,19511月,28万字的《新疆行》在香港出版,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新加坡《南洋商报》谢松山为《新疆行》作序。两书以厚实真挚的资料告示国人:伟大的大西北,“诚民族复兴大好之根基,吾海外归国侨民无上之乐土也”,读来振奋人心,体现作者鲜明的爱国情怀,渊博的文史知识,求实的处事作风,不凡的坚强意志,扎实的文字功底,为国人提供一份开发大西北珍贵资料。两书均引起国人和海外华侨的广泛关注。新闻、文史各界纷纷予以推介肯定。1934年,林鹏侠被新闻界评为标准女性,成为当时的风云人物。同期当选的还有宋美龄、何香凝、胡蝶、丁玲、倪桂珍(宋氏三姐妹之母)等人。1949年秋,林鹏侠应邀以记者成分赴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系列活动。

林鹏侠后来定居美国,逐渐淡出国人的视线。但祖国没有忘记这位为强国而学飞,为抗日而回国的女杰。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改革开放后,当开发大西北成为共和国战略国策时,冬眠多年的《西北行》、《新疆行》苏醒了,拂去历史的灰尘,重新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宁夏人民出版社先后于20008月和20105月把《西北行》编入“走进大西北丛书”重新出版,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1月把《西北行》编入“西北行记丛萃”重新出版。201212月,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镰对《新疆行》进行整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编入“20世纪人文地理纪实”丛书重新出版。《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等多家高校学报,《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福建侨报》、《莆田侨乡时报》等许多西北和福建的报刊也纷纷发文专题研究,充分肯定《西北行》、《新疆行》对开发大西北国家战略的现实意义。全国各地研究开发大西北的文章,大凡回顾历史,必提林鹏侠。林鹏侠一名,几乎成为民国时期女性考察大西北的符号。1979年,林鹏侠因病在美国夏威夷去世。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胜利71周年纪念之际,让我们缅怀这位中华民族抗击日寇入侵艰难岁月中的女中豪杰,让她当年的壮举及两书的珍贵资料昭示于现世,激励今人。

林鹏侠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