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哲理 >> 校史校友 >> 校史长廊 >> 正文
怀念抗日空军诗人陈禅心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7-01-26】 【阅读: 次】【关闭窗口】

 涂 雨

陈季衡先生编辑其父陈禅心诗文集,约我写一点纪念文字,我有点犹豫,知道该书收的都是些大家名人文章,无名之辈似不宜凑此热闹。无奈季衡先生言辞恳切,说是家父早年就读哲理中学,生前对母校情深意切,你以母校人的角度写写,算是母校对校友的一点怀念吧。话说到这等份上,再推辞似乎有悖情理,就只好写写。

他以母校为幸  母校以他为荣

与陈禅心老先生相识,是21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刚到莆田二中工作不久,便了解到陈先生是莆田二中(哲理中学)校友总会理事,对母校的事热情有加。还了解到老先生擅长诗词写作,有“抗日空军诗人”之称誉。初次与陈先生会面,是在二中校园内。只见老先生精神矍铄,笑容可掬,声音响亮,身穿一件稍旧但仍很整洁的中山装。令人称奇的是,他红颜银须,长长的山羊胡伴着琅琅笑声微微颤动,让他的言辞表达平添几分动感。我心暗想,真有诗人气质哦。我握着他的手说“久仰大名”,他笑着说“幸会幸会”。我问“陈老高寿”,他乐呵呵答道:“不大不大,老朽今年才八十有四,还想多看几年四个现代化建设成果呢!”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乐观豁达幽默。说着说着便了解到彼此还是常太老乡,就再添一层亲近感。他说,他原籍常太霞田,随父迁居城里东大路,1958年修建东圳水库,常太宗亲移民庄边黄龙,但他仍存浓厚的常太故乡情结。话题自然转到他曾服役空军,参加抗日战争,热衷写诗的事上。他拿出两本自己的诗集,在扉页上写了赠言,郑重其事地赠送给我。我双手接过一看,一本《抗倭集》,一本《沧桑集》。他介绍说,这是他抗战时期的诗作,一部分是自己原创诗句,大部分是集唐诗名句成为自己的诗,以诗言志,以诗记史,1939年结集成书,19869月由福建海峡出版社正式出版,刊印发行1万册。我浏览几页,见到诗作前面有郭沫若于193928日,柳亚子于1939320日为《抗倭集》作的序文,感觉到了这诗集的份量,更激发我阅读该书的兴趣。

那以后,与陈老先生又有几次见面和交谈,谈的多是校友会和校友的事,也谈及他的人生经历和诗歌创作。他倡议通过江老等有名望的老师和校友联络海内外校友,扩大校友会社会影响力。他说江老江宗朴先生是莆田二中(哲理中学)校友总会会长,德高望重,早年任教哲理中学,现在有许多学生在美国、台湾等地,联系他们一齐来关心母校,对哲理母校,对莆田家乡的发展会有好处,这也与改革开放,祖国统一的大政方针相符合,他表示乐意积极参与这项工作。他的热心,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看得出他对母校的感情是真挚深厚的。这在他的诗歌作品中也有得到自然的流露。1988年莆田二中(哲理中学)110周年校庆,他激情澎湃,精心采集72句杜甫诗句作成长诗以表庆贺,赞扬母校培育人才的斐然业绩:“谁是青云器,群仙夹翱翔”,“手种桃李非无主,嫩叶商量细细开”,“词源倒倾三峡水,意匠惨淡经营中”。19958月,他在怀念抗战英烈陈文杞将军的文章中,连用四个“同”表达他与陈将军的特殊关系:“他与我同是莆田常太同乡,同为农家子弟,同为莆田哲理中学学生,同赴抗日战争前线”,坦露出他对同乡学友英烈的深情怀念,也表达了他对母校哲理中学的一往深情。

给我留下更深印象的,还是他的诗歌力作、传奇人生和使命担当精神。我在收集与编辑莆田二中、莆田哲理中学校史时,十分关注这位痛斥日本侵略者,深爱祖国和人民的抗日空军诗人,觉得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事迹,了解他忧国忧民,勇于奋斗的精神。2005年,莆田二中在九华校区新建校史展览馆,我收集他的照片,撰写文字说明,编入“校友风采”专栏展出。2008年,莆田二中、哲理中学130周年校庆,我在《庆典特刊》、《群星璀璨》校友风采专辑中收入他的照片和文字说明,写了他的事迹专条:“陈禅心(1912.9.242004.4.25),诗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会员、福建省诗词学会理事、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郭沫若称颂他为‘爱国诗人而兼集句圣手’,董必武、柳亚子、于右任等称他为‘抗日空军诗人’。毕生热衷诗词创作,有大量的诗词、文章和书信问世,真实反映抗日战争、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等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风貌。其作品被北京国家图书馆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首都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与文史研究馆、中国档案馆、各级政协文史委、各高校图书馆、各省级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单位收藏。其抗日爱国事迹和文艺创作成果被《世界文化名人录》、《中国当代著作家词典》、《中国当代诗词家词典》、《华夏优秀人物博览》、《共和国将士风云录》等64部大型辞书收藏”。

植根国运土壤,散发生活气息。

近来,陈季衡先生为我提供更多其父陈禅心的诗作和多篇发表在《湄洲日报》、《莆田侨乡时报》和重庆地方史丛书上的他的生平事迹,让我对其人其诗有更多更深的理解,感觉到陈禅心的诗具有鲜明的创作特点,其中植根生活、以诗写史两大特点尤为突出,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纵观陈禅心先生诗词作品,可以看出,其创作生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命运的土壤之中,其作品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陈禅心,原名陈春霖,8岁入私塾读书。私塾先生韩鸿初是个前清秀才,颇有学问,见陈春霖天资聪颖,勤学好问,书也背的快,对也对得好,就另给他“开小灶”学集唐人诗句作诗,这成为他诗词创作的启蒙。家乡莆田的秀丽河山、重教兴学的浓郁氛围陶冶了他的诗歌创作情趣,广泛阅读唐诗宋词为他打下良好的诗歌创作基础。1926年他考进哲理中学读初中,受到共产党员教师,中共莆田第一个地方组织创建人陈国柱先进人生观世界观的积极影响,也受到擅长诗歌创作的陈国柱的诗歌写作的指导,两人从而结下莫逆之交。陈国柱常年奔波全国各地闹革命,生活极不稳定,就把自己诗集手稿《沧州吟》托付陈禅心密藏,直至19649月,时任国务院参事的陈国柱从北京回莆省亲,特地登门来到陈禅心城关东大路42号家中,取回得到陈禅心妥善保管,完好无损的诗稿。1930年哲理中学初中毕业后,他考进福州农林学校完成高中学业。这期间发生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日寇武装入侵我国东北三省,他义愤填膺,率先发起“秋思”征诗以声讨日寇罪行的爱国行动,得到热烈响应。他的参赛作品获得第一名,莆籍诗坛前辈,清代进士翰林张琴看了他的诗作欣表赞赏,这给他不小的激励。

陈禅心的青年时期,值逢日本侵略者步步加紧对华入侵。立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名人”,拥载孙中山“航空救国”号召的他,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对民族前途的忧虑,24岁那年(19369月)辞别父母,辞别刚刚结婚4个月的爱妻,辞退小学教师职事,毅然奔赴抗日前线,加入中国新兴的空军,编入驱逐机第四大队,随部队转战杭州、上海、南京、武汉、重庆。连续7年,他没有一次回莆田家乡探亲。他非常牵挂年迈的父母亲,思念新婚阔别的妻子,但他把抗日救国的事当做头等大事来做,在抗日烽火中坚持了7年。

战事之余,陈禅心最大的兴趣就是写作抗日诗歌,把写诗当做一种锐利的抗日武器。他的诗作内容,与民族与人民的生死存亡同步,痛斥日寇,鼓舞士气,赞颂英雄,宣传正义。在保卫武汉的10个月里,既有紧张的军事行动,又有活跃的文化生活。武汉的抗日文化名人和抗日文化氛围让这位空军文学青年的诗歌创作如鱼得水,他惬意漫游其中。1938520日,他参加中国抗日空军军歌审定会议,得到冼星海、孙师毅、盛家伦等名家指教。同年6月,他参与欢迎日本反战作家鹿地亘的活动。同年77日,他参加“中国军民抗战周年献金素食抗日活动”,慷慨捐出历年积蓄的全部军俸。在武汉保卫战日寇飞机狂轰滥炸中,他光荣负伤,但他坚持战斗不下火线。他热切写下许多反映这个时期武汉以及全国社会政治动态的诗篇,他极力拥护国共两党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态度鲜明地写进诗歌中。

在重庆,他以诗会友,以出色的抗日诗作引人注目,从而有机会结识郭沫若、柳亚子、于右任、谢冰莹等名人,得到郭沫若、柳亚子等名家诗词创作的指教,还欣然为他的诗集《抗倭集》写序,郭沫若序赞其集句诗作“工整熨贴,一如己出,绝无矫揉牵率之痕迹,令人读之,可观可兴,可群可怨。如陈君者,盖可谓爱国诗人而兼集句圣手者矣”。柳亚子题序也以“见虎一文,骇怖叹服”,“循诵佳篇,心志开朗”等语称赞《抗倭集》。

陈禅心所在的空军驱逐机第四大队在与日寇空军强手反复较量中几经失利,逐渐减机减员,终至撤编。19399月,陈禅心奉调来到四川南充空军航站任职。在这里,他经历了一次思想认识的深度转变。1941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他从郭沫若等人那里了解到事件的真相,忿忿不平。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同志发表在《新华日报》的警句“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像暴风疾雨,猛烈敲击他的心灵,使他认识到国民党狠手反共,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的面目,也看清国民党政府腐败的内幕。19411222日,他毅然以基层军官的身份挺身而出,表达公道,坚定声援航站士兵反抗扣饷的正当行动,得罪了上司。他看透这支队伍的腐败,愤然弃官离开军队,大病两个多月,在朋友家中养病,集李贺“男儿屈穷心不穷”等诗句以言志。1942225日回到重庆,任职重庆孔子文化研究会,从事孔子文化研究工作,与郭沫若等进步文化人有更多的交往。194243日,郭沫若创作的爱国历史话剧《屈原》在重庆隆重演出,引起轰动,产生巨大积极的社会影响。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的重庆《新华日报》刊载郭沫若与观众对《屈原》演出的唱和诗词多达60多首,陈禅心受到极大的鼓舞,不惮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用真实姓名“陈禅心”在《新华日报》上连续发表4首与黄炎培、郭沫若、沈钧儒、董必武诸公唱和《屈原》演出的诗,伸张民族正义,反对卖国投降,坚持团结抗日的主张。“灵均词赋已千秋,此日应须写国仇。欲为两间撑正气,唇枪舌剑论薰莸”!这首发表于415日《新华日报》上的诗,正气凛然,笔锋犀利,用词典雅精致,平仄韵脚规范,堪称绝句佳作。他还发动其他7位进步诗人作诗16首在《新华日报》上发表。在艰难困苦的抗日战争的环境磨练下,在得天独厚的名家云集的氛围影响下,陈禅心从一个文学青年成长成为出色的“抗日空军诗人”,让他的文艺才华成为全民族抗战枪林弹雨中锐利的“枪”和“弹”,让他有毅力在随后长期坎坷的人生道路和诗歌创作道路上坚持顽强的跋涉。

有两个原因促使陈禅心离开重庆回到家乡莆田。与左派进步人士的频繁接触,在公开场合的正义言论与行动,使他置身于国民党政府陪都重庆这个政治敏感区的危险境地之中。许多朋友为他担心,正直爱才的国民党高官于右任更知内中凶险所在,暗示他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正当陈禅心在留去之间犹豫不决时,一封家书告诉他一件天大的事情,让他痛下决心回家。原来,早在一年前,即19411222日,农历辛巳年11月初5,冬至节,重病卧床的父亲陈嘉度,在思念远方战火里的儿子陈禅心的忧愁焦虑中,在日寇飞机经常狂轰滥炸莆田的恐怖气氛中溘然去世。家里怕他分心影响抗日大事,竟瞒他整整一年。悲痛至极的陈禅心屈指算来,父亲病逝的这一天,正好是他声援南充航站士兵反抗克扣军饷行动的日子。每当想起没能为父亲守孝,他就非常内疚,也只能用“忠孝不能两全”安慰解脱自己了。

19431月,陈禅心带着心爱的唐诗和自己的诗稿,回到阔别7年的家乡莆田,遍见亲人,唯独无法见到日夜牵挂的父亲,喜悲交织,唏嘘不止。回家后,他联手兄妹和妻子,共同经营父亲遗留下来的陈协兴茶庄。1948年,陈禅心又到涵江神州医学社学医,凭着自己的悟性、兴趣和勤奋,逐渐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中医,但仍然保留茶庄经营权。1954年,陈协兴茶庄接受人民政府公私合营改造,陈禅心和兄妹妻子均参加莆田县工商联合会,靠工资收入。转业地方的这些年,中国经历了抗战胜利、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朝鲜战争、巩固政权、社会主义改造等历史阶段,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陈禅心写诗激情不减,以更加成熟的创作技巧记录历史。在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里,诗人喜涌笔端,尽情高歌:“尽是干戈共苦辛(杨乘),花飞红雨送残春(殷尧藩)”。“当时若使无功业(罗邺),争有山河属汉家(许浑)”。新中国成立,诗人充满无限喜悦之情写了《望东方晓旭,咏五星红旗》(集李贺):“水声繁,莲风起。休起红,大旗喜。走龙媒,早归来,炎炎红镜东方开”。朝鲜战争爆发,他以过来人的情感写了《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以鼓舞空军兄弟(集唐):“场寛地高风日多,(王建),流光欺人忽蹉跎(李白),虎可搏兮牛可触(韩愈),难随飞翼一相过(杜甫)”。

1955年底,陈禅心被以“政历问题”、“霸占民房”为罪名上报的冤案缠身,判决管制劳动2年,期满后又被基层篡改名字,以“陈先声”的假名上报,再判管制劳动3年,期满后又被基层宣布无限期监督劳动。28年的漫长岁月,他饱受剥夺工作权利、管制劳动改造、“文革”惨遭迫害、妻子儿女遍受牵连等屈辱痛苦,但他坚持读书写诗,锲而不舍。苦涩屈辱的人生体验,为他提供另一种创作营养。他坚持历史正义,写出大量无愧时代的诗篇,也写出自己忍辱负重前行的足迹,体现出坚强的意志韧性,辩证的唯物史观。

在艰辛困顿的日子里,靠供职莆田县糖烟酒公司营业员的妻子林独秀32元月工资,也靠不时出卖家具,苦撑全家7口人的生活,艰难维持5个孩子上学。出生于1950年的陈禅心的第三个儿子陈季衡,是陈禅心落难后期最坚定最得力的伴行者。长大懂事后的陈季衡,认定父亲遭的是桩冤案,便力促父亲坚定意志,坚持上诉。他陪父亲到县、到地区、到省、到北京,一级一级地上诉,历尽千辛万苦,陪同父亲忍受多少屈辱怨气,却毫不气馁。198356日,莆田县人民法院一纸彻底平反的公文下来,71岁的陈禅心抖手接过,感慨万千,两行浊泪无声流下,急集白居易诗句云:“从此得作良人身,先遣和风报消息”!

改革开放的东风吹来,陈禅心枯木逢春,其人生道路和诗文创作又一次喷射出耀眼的光芒。岁虽步入暮年,却仍精神焕发。他硬是挤出微薄的家庭经济收入,买回新出版的20本整套全唐诗。他撰写发表了许多回忆抗日战争的文章,思念往日人与事,宣传抗日精神。《风流儒雅亦吾师》、《柳亚子先生为拙作题词》、《深切怀念于右任先生》、《记抗战初期中国空军“夜袭”日本本土》、《忆中国空军迎击日机6:0首战告捷》、《回忆中国空军“抗日天神”高志航烈士》、《甘洒热血卫中华》、《怀念“南社诗人”林庚白》等等,每一篇都饱含着对抗日故人的浓情怀念。1万多字的长篇回忆录《风流儒雅亦吾师》,深情回忆郭沫若在重庆的文学抗日活动,自己与郭的交往,有幸得到郭亲切教诲的珍贵往事。19851012日,他应邀赴重庆参加中国文联、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联合举办的“郭沫若在重庆”学术研讨会,是福建省到会的唯一代表,被《人民日报.海外版》、《瞭望周刊.海外版》、《福建日报》、福建人民广播电台、《福建侨报》、《福州晚报》、莆田《湄洲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他参加社会文化与海外联谊活动的转折点。他收到福建省人民政府1986327日闽政聘字第038号聘书,应聘为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他热心参加市内外,省内外各种文化活动,19941210日,他被评为莆田市城厢区模范市民。晚年他,最倾心尽力作的事,正是回忆抗日往事,弘扬抗日精神;联系两岸友人,呼吁和平统一。诗人以无比兴奋的心情,用诗词和文章记录新的生活,展示改革开放新时期欣欣向荣的社会景象,写下了数千首诗词,出版了《海峡和平合一家》、《世界和平颂女神》、《江汉词抄》、《阑倚词抄》、《湄潮词抄》、《归鸿词抄》、《陈禅心文集》、《集杜楼全集》等多部诗文著作。

享年93岁高龄的陈禅心,其个人命运总是主动或者被动地与中华民族坎坷曲折的命运紧密结合,使得自己的艺术创作深深扎根于时代的土壤之中,成就了他诗词作品内容的丰富,见解的深刻。

记载历史风貌,映射时代精神。

陈禅心的诗作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加上比较详细的注解,从一个角度反映出中国各个时期的时代风貌。收入本书的诗文共17卷,其中诗词7300多首,文史资料文章208万字,起止时间为1931年至21世纪初,跨越60余年,各个历史时期无有间断。最值得关注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抗倭集》和改革开放时期《归鸿词抄》等力作。作为一位亲身参加抗战的青年军人,以诗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真实反映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热情讴歌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涌现出的杰出人物,愤怒声讨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深沉关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生死存亡的苦难命运。作者往往站在历史的高度,笔端触及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93日几乎所有侵略与反侵略的重大历史事件。又站在全民族抗战的高度,以大量的篇幅歌唱民族团结抗战,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大事件。写《国共两党合作抗日》(集王建):“马蹄东辙山川遍,图画天文彩色新”。衷心赞誉凝聚全民族力量共同抗战的救国新路子。写《闻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抵陕北》:“万里行人至(权德舆),百战已休兵(苏拯)”,“漠漠世界黑(杜甫),只待日光明(王维)”。写《闻西安事变,中共中央军委周恩来副主席与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敦促当局抗日》(集杜甫):“凤凰从东来,为划长久利”。“大厦倾宜扶,议论有余地”。写《赋寄陕北延安》:“太阳升兮照万方(王维),曲未终兮袂更扬(李昂),故国关山无限路(李益),盛名天下挹余芳(皇甫冉)”对中共抗日力量寄予厚望。写《夜闻八路军平型关大捷》(集杜甫):“律中鬼神惊,君看磊落土”。“远夺戎虏场,风雷飒万里”。高度评价八路军抗日的赫赫战功。写《台儿庄大捷》(集李白):“战鼓惊山欲倾倒,败马号鸣向天悲。汉家战士三十万,意气相倾山可移”。热烈赞扬中国军队毙伤日寇两万多名的丰功伟绩。

陈禅心服役于当时新兴的中国抗日空军部队,熟悉的空军部队生活,使他有条件以此为内容写出许多优秀诗篇,让人领略到中国空军曾经创建的抗日战功和风采。《赠飞将军》(集唐诗):“飞声向远空(张濛),千里一朝通(周存),扫得天衢净(穆寂),将军胆气雄(杜甫)”。表现了中国雄鹰凌空歼敌的英勇气概。《悼我队“抗日天神”高志航大队长》(集杜甫):“飘荡云天阔,飞腾战伐名。锋先衣染血,勇决冠垂成”。《悼李桂丹大队长空战殉国》:“焰随红日去(李白),光带落星飞(李峤)(谓人机俱毁)。还应雪汉耻(骆宾王),谁复搃戎机(杜甫)?”悲愤交集,气贯山河之势跃然纸上。

继《抗倭集》之后,陈禅心又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文化大革命各个历史时期为背景作诗。先后集成《沧桑集》、《归乡集》、《怀乡集》、《剑佩集》、《写心集》、《白云集》等。

改革开放时期,陈禅心虽至老年,却是诗歌创作的又一个井喷期。诗词作品多达数千首,接连有《归鸿词抄》、《江汉词抄》、《阑倚词选》、《海峡和平合一家》、《世界和平颂女神》、《湄潮词抄》等词集问世。与抗日战争时期的代表作《抗倭集》作异同比较,相同的是都着力反映历史,都饱含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对祖国统一独立的强烈愿望。不同的是《抗倭集》大部分是集唐诗句成诗,《归鸿词抄》等词集大部份用自己的句子作词。诗人把侧重点放在呼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事业上,寓宣传“一国两制”的大政方针于纪念海峡和平女神妈祖、参加各种联谊会、与台湾国民党上层人士海外“三胞”以书联谊、怀念台湾亲友的诗词之中。《浪淘沙.参加妈祖逝世一千周年学术讨论会》:“海峡和平颂女神,古今中外一奇人”,“闽台自古血缘同,况与炎黄是一宗。国治家齐天下泰,歌腾霄汉气如虹”。《浪淘沙.颂郑成功收复台湾寄台湾国民党当局》:“台湾尅复奏军功,今又波横路未通。但愿同胞明大义,金瓯不缺九州同”。《鹧鸪天.台湾陈立夫先生收阅拙作惠寄手示》:“珍重云霄雁字驰,短笺胜似寸珠遗。山庄垂晚饶高论,海棹乘时盼早归”。《霜天晓角.怀念台湾原国民党爱国元老于右任先生兼寄抗日空军诸同事》:“一群鸿雁,无复同霄汉。那得再凌云翼?战线共,长相见。谁教袍泽散?思量难觏面。华夏天开新貌,和平事,全民愿。”这些词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抒发了海峡两岸人民信仰妈祖文化,盼望和平团聚的共同愿望,表达了作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深切心情,引起海峡两岸的积极反响。如《霜天晓角》词经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录音,于1986219日至22日对台湾广播。专访文章《原国民党“空军诗人”陈禅心怀念于右任先生》分别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瞭望.海外版》、《中国新闻》《福建广播电视报》、《福建民革》、《厦门日报》、《兴化报》、菲律宾《世界日报》等报刊杂志上。19895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名誉主席的屈武为陈禅心的《海峡和平合一家》作序,一开头就回忆说:“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一辈人可能还记得,当时蜚声四川重庆诗坛的国民党陆军、海军、空军三军诗人分别是—抗日爱国将领、‘陆军诗人’(亦称‘丘八诗人’)冯玉祥将军、‘海军诗人萨镇冰将军、‘空军诗人陈禅心同志。当时陈禅心最年轻,著有唐诗集句《抗倭集》歌颂抗战英雄,声讨日寇暴行,鼓舞抗战士气”。对《海峡和平合一家》诗作,则赞曰:“内容健康,情真词切,格调多样,文字清新,感人肺腑,充满了海峡两岸同胞的情谊和时代精神”,“我认为:禅心同志可称一位热心闽台文化交流、促进海峡和平统一的爱国词人”。

编辑出版陈禅心的诗词和文章是个大工程,单靠当时已是古稀再到耄耋之年还在不断创作诗词的陈禅心来说,有可能力不从心。又是他的第三儿陈季衡,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经费,帮他办好这件事。陈季衡是位中西医结合行医的医师,从服务农村病人做起,后来又先后任职于莆田市卫生宣传教育馆、莆田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他有相当不错的文字表达能力,是《福建日报》、《福建卫生报》、《湄洲日报》特约记者。他有相当丰富的社会活动经历,是莆田市城厢区政协常委兼文史研究委员会副主任、莆田市民革市委委员兼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主任、城厢区民革支部主委。具备这些优势,加上患难与共中结下的父子深情,便是自然成为陈禅心艺术创作、编辑出版的最得力助手。这是一项相当繁杂的工作,查阅资料、誊写稿件、订正、摄影、编辑、联系出版社、发行、写推介文章到各报刊发表等事务,陈季衡三十年如一日,一条龙全方位地做下去。现在又编辑其全部作品出书,又是大工作量。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完成了这样一个大工程,陈季衡既帮助父亲了却晚年最大的愿望,也丰富了自己的文史知识,扩大了自己的社会阅历,还为祖国的文艺宝库奉献一份珍贵的礼物。

陈禅心的人生经历及诗歌创作经历给我们两点有益的启示:当个人奋斗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命运之中时,便焕发出瑰丽的光彩;生活永远是文艺创作的肥沃土壤。值此陈禅心校友诗词、文章出版之际,我们谨表示内心怀念之情,亦赏识这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