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哲理 >> 校史校友 >> 校史长廊 >> 正文
一寸赤心惟报国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7-01-20】 【阅读: 次】【关闭窗口】

 

——记莆田哲理中学早期学生的使命担当

莆田哲理中学早期处于二十世纪上半叶,正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外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杀戮,内遭剥削阶级统治压榨的历史时期。在这样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却培养出一批批胸怀民族大义,立志救国救民,勇于使命担当的热血青年。

学成归来  报效祖国

莆田哲理中学早期,有浓厚的中西方文化兼容的办学色彩,具备选送优秀毕业生出国留学深造的有利条件。1903年,该校有了首届中学毕业生,学校选送宋发祥、郭玉清两位优秀毕业生留学美国。西方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开扩了他们的视野,优化了他们的知识结构。虽居异邦,却始终保持报效祖国的使命担当意识。他们先后于1907年、1908年学成回国,成为中国早期“海归”的佼佼者。拥有卫斯理大学硕士学位和芝加哥大学学士学位的宋发祥,回国后积极投身辛亥革命,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先后任国家财政部委员、技正、财政部选币总分各厂总稽查,国家造币厂厂长等职。后改任外交官,先后担任驻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南非等国总领事、大使等职。郭玉清回国后,经选拔,任过宣统皇帝“国师”,教授西方科学文化知识,也担任过莆田哲理中学副校长,后改任清华大学数学教授,兼任国家留美选拔监督等职。

学成归来,报效祖国,成为哲理中学早期学生的优良传统。史料显示,二十世纪上半叶,莆田有2百多名学子出国留学,其中哲理中学学生占八成以上,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海外能勤读苦钻,成绩优异,有条件在海外找到一份好职业。但他们铭记祖国的召唤,多数人心甘情愿回到正处于苦难中的祖国,在教育、科技等领域取得显著的成果。其中多数人也都参加后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 如教育界精英:欧元怀,美国西南大学博士,上海大夏大学校长,教授。林景润,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福建协和大学校长,教授。唐守谦,美国晨边大学博士,福建省立师范高专校长,教授。徐化民,美国医学博士,广州第一军医学院副院长,教授,专家组组长。刘天赐,美国体育博士,上海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吴存亚,留学英国皇家空军学院,历任吉林工业大学副校长、厦门大学技术科学学院院长等职,教授。吴德懋,德国体育博士,远东运动会冠军,南京东南大学体育系主任,教授。科技界精英:黄维垣,美国哈佛大学化学、哲学双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著名有机化学家。历任中科院上海分院有机化学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侨联主席、《化学学报》《中国化学》主编等职,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荣获何梁何利基金奖、陈嘉庚化学科学奖、巴黎国际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郭挺章,美国化学博士,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优秀理论化学家。还有柯伯棠、郑良永、蓝春霖、刘树楷、吴俊侯(仁发)、黄古球、林茂庸、黄祖恩、吴景宏等等大批哲理中学海外留学生,学成归来,在各自岗位上做出卓著成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重要贡献。

追求真理  献身革命

莆田哲理中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莆田学生革命运动的中心,中共莆田第一个地方组织的诞生地,莆田革命的摇篮。在这样浓厚的革命氛围熏陶下,许多学生油然滋生追求真理,参加革命的使命担当意识。

191956月间,哲理中学学生积极声援北京“五四”学生爱国运动,传播消息,评论时局,唱《国耻歌》。联合省立十中、省立四师等1多所中小学1千多名学生举行声援大会、示威游行、总体罢课,声讨帝国主义和卖国贼。成立学生联合会,查收日货,反对奸商,下乡宣传等,在斗争中接受新思想、新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波澜壮阔的声援运动在哲理中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但锻炼出陈国柱等一批先进的青年学生,同时还造就了一个活跃的爱国学生运动氛围。

191912月哲理中学毕业后的陈国柱,先后就读厦门大学和上海大夏大学。在那里,他完成了由一个热血青年向无产阶级革命者转化的过程。期间,他回母校莆田哲理中学,给学弟们带去马列主义书籍和其他进步书刊,在他们中宣传马列主义真理。1925年底,上海大夏大学毕业后的陈国柱,受中共中央委派,回闽组建地方党组织。他应聘母校莆田哲理中学,利用教授国文和社会学之便,宣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思想,组织“学术研究会”、“读书会”等进步学生团体,提供革命书籍给学生会员学习。在广泛宣传,深入考察的基础上,发展进步学生陈天章、陈兆芳、吴承斌、吴梦泽、陈德来、王纪修等5位学生加入共青团,6月份转为中共党员。19252月,陈国柱在哲理钟楼创建中共闽中第一个地方组织——莆田党团混合支部,陈国柱任书记,陈天章、陈徳来分别任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支部直属党中央管辖,驻地哲理钟楼。哲理中学先后作为莆田党团混合支部、莆田党支部、莆田特别区委的驻地,成为莆田革命运动的中心。

革命热潮中,陈天章、陈兆芳、吴承斌、吴梦泽、陈徳来、王纪修、洪思聪、张如琦、陈国祯、马备、许淑修、陈其挥等众多哲理中学学生投身革命,组织开展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许多人成长成为杰出的革命者。陈天章,莆田党和革命武装的领导者,曾任中共莆田中心县委组织委员,闽中第一支红军游击队队长,红军第207团政委等职。陈兆芳,中共莆田中心县委委员,莆田红军第207团团长。吴承斌,中共莆田县委委员,莆田沿海游击队队长。吴梦泽,曾任中共莆田县委宣传委员,中共莆田总行委委员。陈徳来,曾任中共莆田支部宣传委员。王纪修,曾任莆田中心县委代书记、中共仙游县委书记。洪思聪,北伐军营长,中共党员,参加第二次东征和广州起义。张如琦,历任中共沪西区委秘书、中共莆田县委委员、莆田红军游击队政委、中共厦门市委委员。陈国祯,长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曾参加组织轰动全国的厦门劫狱行动。马备,参加创建闽中第一个红色政权—外坑乡苏维埃政府,当选主席。许淑修,早期中共仙游县委负责人、代书记。陈其辉,在哲理中学读书时,是陈国柱培养的国民党左派学生。改革开放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侨联委员、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委、致公党福建省委主委等。

大革命失败后,哲理中学的学生运动尽管遇上社会政治斗争寒流,但仍然顽强坚持开展各种进步活动。罗迎祥、许彧青等学生,录取哲理中学就读时,时时忧国忧民,未读到高中毕业,就校投身革命。杨杞松、曾绍舜、陆集圣、陈维鍒、郭挺章、肖春荣(肖健)、郑廷植、郑佩启等许多学生,纷纷加入校内外革命群众团体,有组织地开展学生运动。解放战争时期,哲理中学学生运动仍然蓬勃发展。该校1944年高中毕业生林椿年,这时已是中共地下工作者,受党的委派,冒着被国民党军警秘密监视的危险,潜入哲理中学组织学生开展革命活动。解放前夕,在地下党的发动组织下,学生踊跃行动,开展欢迎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活动和保护学校等活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莆田哲理中学众多学生为国为民,前仆后继,参加革命,追求真理,走出了大批人民的优秀儿女。洪思聪、陈天章、陈兆芳、吴承斌、洪思聪、张如琦、杨杞松、罗迎祥、陆集圣、陈国桢、陈维鍒、曾绍舜等革命烈士,更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抗御外虏  同仇敌忾

八年抗战,是对哲理中学全体学生使命担当的总动员。学生们广泛行动起来,组织后援队、战时后方服务队、宣传队、抗倭剧社、文艺社等,开展全校性的支援抗日活动。陆集圣、林椿年、许春澍、林龚亮、林文治、陈文尚等高中学生组织“大江文艺社”、“铁流文艺社”等抗日社团,创办《大江》、《铁流》等抗日刊物。抗倭剧社相继推出老舍的《面子问题》、陈白尘的《结婚进行曲》、郭沫若的《棠棣之花》等名剧。陆集圣、陈维蹂、肖春荣(肖健)、郑廷森(石益)、林文豪、许春澍、何珊(山)庄等学生,毕业离开该校后都走上革命的道路。

为支援前方将士抗日杀敌和救济难民,哲理中学学生热情高涨,多次募捐,数量位居全省前列。1938419日,全体学生参加省抗敌会倡导的献金救国募捐活动,共捐白银500多两,黄金3两多,硬币180元等,金额居全省第一,受到省抗敌会表彰,县政府划拨生产训练基地奖励。

哲理中学学生下乡宣传抗日,培训民众的“民训”工作也十分出色,多次受到省、区、县的表彰,为把工作做好,事前参加省、县举办的培训班,然后下乡到全县各地,以开群众大会、村头宣讲、文艺演出、游艺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民训”。高中学生还轮流下乡从事一年的小学教学工作。193899日,分别受到省民训委员会和省抗敌会奖旗表彰。

在外敌野蛮侵略的战火中,哲理中学学生不为所惧,大批热血青年纷纷报名应征入伍杀敌。涌现出全县最早最多入伍;宋家三兄弟一齐报名参军的动人景象。19453月的一批,有140多人报名,经体检后45人合格全部入伍。

八年抗战,有大批哲理中学的校友战斗在各个抗日战场上,其中单是中将、少将军衔的抗日将领就有陈文杞、吴鹤云、方清湘、戴元哲、陈名扬、郭文经、、江湘、林耀东、关有英、宋耀华、林潞生、徐子固、林曦民等13位。身居国外的中国最早女飞行员林鹏侠校友,怀抱救亡报国之心,毅然回国投身抗日。而陈国柱、罗迎祥等校友则在新四军的战斗序列中参加抗战。校友陈文杞少将、陈祖勋少校捐躯沙场的英雄壮举,更是激励着在校学生的使命担当。19405月,少将师参谋长陈文杞校友率部在中条山战场与日寇强敌展开惨烈的攻守拉锯战,坚守三昼夜,终因弹尽粮绝,阵地失守,伤亡惨重。陈将军气冲霄汉,拼到最后,身中数弹,壮烈牺牲,被追授中将军衔。消息传来,师生们悲愤交织,更加激起对日本侵略者的深仇大恨,特地到陈将军家乡常太枫叶塘举行追悼会。在时代使命担当的召唤下,在抗日校友的鼓舞下,哲理中学应征入伍,走向战场的激情更加高涨。

日寇飞机长期疯狂轰炸莆田城,造成学习环境的极大危机,但却也激发哲理中学学生更加努力学习知识,增强本领,坚定抗日救亡使命担当的意志。师生们以超常的毅力,想方设法坚持上课。在最紧张的几年里,学校被迫于19385月至19428月迁移广业里霞溪村、西天尾后黄等村城北东里等地。漂泊在外四年多,时间长、地点散、条件差、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干扰。但学校组织学生坚持上课,教学方法因时而变,因地制宜。学生们激于民族义愤,学习目的性更加明确,克服困难、刻苦学习,还巧妙利用现成条件,因地制宜坚持体育锻炼。使命担当的意识,加上坚忍不拔的坚持,换取大面积,高质量的学业成绩丰收。通过全省统考,刘树楷、游德清、郑铸源、吴富春、傅华、林龚亮等毕业生获得省教育厅清寒学生大学奖学金,还有大批学生获得县清寒优秀学生奖学金。自19427月至19457月,每年一批,共计56位优秀毕业生免试保送进入厦门大学、福建省医学院等高校就读。每年都有大批毕业生考上大学。体育竞技成绩十分显赫,夺得抗战八年莆田县举办的五届运动会的25项团体冠亚军,其中冠军14项。19437月,教育部发中字[0四四0八号]文件,以该校办学成绩显著予以嘉奖。在八年抗战的特殊岁月里,哲理中学培养出大批有使命担当意识的优秀学生,他们步入社会后,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黄维垣院士、俞永新院士、陆集圣烈士、陈维鍒烈士,还有卢兆荫、吴存亚、戴保民、陈振华、林茂庸、林文豪、李秉亚、张天仁、吴良亚、林志熹、郑铸源、童国瑔、林碧英等大批杰出校友为社会作出卓越贡献。

爱国诗人陆游诗云:“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哲理中学早期学生,在“飞霜掠面寒压指”的苦难社会里,有使命担当的意识,有“一寸赤心惟报国”的宏愿,从而能意志坚强、百折不饶、学好本领、贡献社会。这种可贵的精神,今天应该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