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也叫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是指导高中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标准,是检验教师传授知识过程即“教”的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即“学”的程度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对学业质量水平和教学评价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要求。
基于此,我校高中语文组全体教师近期利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多次分版块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进行再研读、再交流。在近期的“新课标”再研读主题教研活动期间,高中语文组全体教师围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17年版2020年修订)进行再次研读,进一步领悟其内涵实质,并结合新教材、新高考,联系学生实际,谈具体实施体会或困惑,同时也将进一步严格按照“新课标”要求指导教学活动,力争做到坚持“教学评”一体化。
附:高中语文组部分教师有关“新课标”再研读心得体会的部分内容。 杨皇: 通过对课标中学业质量模块内容的学习,我对教学目的的水平层级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对学生的学业质量评价从五个层级的标准进行更细致的分化,也让我对每个教学阶段的教学有了更准确的教学感想。 陈婷: 在学术专题研讨阶段,教师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发问,给学生创建学术研讨的气氛和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感受学术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有探究意义的学术专题,并通过创建学术沙龙的形式,给学生展示的平台。 黄丽春: 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语言建构与运用;第二,思维发展与提升;第三,审美鉴赏与创造;第四,文化传承与理解。当然,语言建构与运用,它既是学习语文学科的起点也是终点。所以,要掌握文字的特点及运用语言的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掌握正确、有效使用语言的方法。 李文静: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有必修选修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这三类课程分别安排七到九个学习任务群,分别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内容贯穿了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这三类的课本当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紧扣这三个任务群,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习了解,并且深入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确定好语文作为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以及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力和创造力发挥独特的功能。 王穆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的一、二两章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在学习理解后,我深刻地意识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任何学科都需要培养思维能力与品格,而语言既是思维的工具,又是思想的直接显示和思维的外化形式,所有学科培养思维能力都要以语言为载体。所以,语文是实施其他学科教育的基础。 李丽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必修三类课程构成。每一个课程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着眼于培养语言文字运用基础能力,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不同的学习任务群,具体的学习内容有区别,体现不同的学习要求,以满足学生对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水平的素养的追求。 黄巧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老师,一方面要继续引导学生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良好语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努力推进语文课程的深层次改革,加强课程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开放的多样的有序的语文课程。 范秀植: 当前,《乡土中国》、《红楼梦》等整本书阅读成为高中语文教学日常教学内容后,将面临着如何科学测评学生阅读质量的问题。测评的方式、内容和标准会直接影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走向。 个人以为,国家课程框架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测评应当依据的标准是国家标准,即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水平”标准。该标准对核心素养四个方面水平的描述有大量条款涉及阅读能力,说明阅读能力的测评依然是整本书阅读质量测评的重要指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系统的新的测试题目比较少见,且新的形式的测试是否与之前福建省名著阅读考查有本质的区别,是否能很好地将读与不读的同学区别开来,现在还不得而知。 谢淑桑: 在高中语文的新课程教学中应强调整体教学,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