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哲理 >> 教学教研 >> 课改动态 >> 正文
语文教育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作者:教务处/来源:】 【发布时间:2016-04-13】 【阅读: 次】【关闭窗口】

解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的学习需求至少有如下意义:

一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像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的先天基础有别,后天生存与发展环境的千差万别更是造成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方式、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表现在智能上,除了传统看重的语言、逻辑数学智能外,还有音乐、空间、身体动作、内省、交往、自然观察等6种智能,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是这8种智能的错综复杂的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组合,每个学生亦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只有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智能特点进行教学,才有利于大脑开发和潜能开掘。

二是关注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有助于革除目前教学的弊端,迎接时代挑战。目前中小学教育中统一的东西实在太多,统一的教材内容,统一的桌椅排列,统一的学习方式,统一的考试检查……说到底,这是与工业化时代相适应的“流水线”式的教育──人类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岸校的专业也就越来越多,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都是标准件。而今,人类跨进了知识经济时代,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回应时代的这一挑战,“扩大了的教育新概念应该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蕴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见《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因此,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而非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便成了今天语文教育要完成的历史使命。

【案例】这是上海语文特级教师徐鹄“小实验介绍”作文指导课的一个片断。课前,徐老师让学生回家做自己喜欢的实验,在这个基础上再交流作文,并让学生彼此评点,“挑毛病”,因为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做自己的实验,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内容各不相同的适合自己个性的表达训练,这与统一题材、统一写法甚至提供词汇的教法比较,显然有助于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

师:上一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了一项小实验──鸡蛋浮起来了。大家都非常感兴趣,回家以后,每人都做了一项小实验,做成功了吗?你愿意把你做的小实验介绍给全班同学吗?

师:你做了什么实验?

生:我做的实验是“燃烧需要空气”。

生:我的实验叫“烧不坏的手帕”。

生:我的实验叫“纸船烧水”。

生:我的实验叫“神奇的硬币”。

师:你的实验是怎么做的,要一步一步介绍清楚。在向全班介绍之前,大家先准备一下,同桌结对练习:一个介绍,一个评点,然后交换。(学生边演示边介绍)

师:谁先来给全班同学介绍?把实验的名称、器材、操作步骤介绍清楚。

生:我向大家介绍一个简单的小实验。这个实验只需要一只杯子、一支蜡烛和一包火柴。实验开始了,我先把蜡烛点燃,然后把杯子放在蜡烛上面,不一会儿,蜡烛熄灭了。然后,再点燃蜡烛,然后把杯子放上去,再用火柴盒搁住,结果,杯子里的蜡烛照样燃烧。这个实验说明燃烧离不开空气。

师:大家听了他的介绍,有什么意见?请你们重点评一评:(1)他有没有把实验的步骤一步一步说清楚?(2)词语用得准确不准确?语句通顺、连贯吗?

生:他没有说实验的名称。

师:你帮他起个名称,行吗?

生:燃烧需要空气。

生:他说实验需要一只杯子,是什么样的杯子?应该说清楚是一只透明的玻璃杯。

师:对!不然就看不见里面的蜡烛了。

生:他“然后、然后”用得太多了,可以说,第一步先怎么做,再怎么做;第二步先怎么做,然后再怎么做。

生:“把杯子放在蜡烛上面”,这句话意思不对。他做实验的时候,是把玻璃杯倒过来盖在蜡烛上的,不能用“放”。

生:是用玻璃杯倒扣住蜡烛。

 师:“倒扣”这个词语用得准确。

生:还有一个错误,“用火柴盒搁住”什么,不清楚。

生:是“搁住”杯口。

师:大家评得好,把他的介绍中的毛病全挑出来了。经过大家的帮助,相信他会介绍得更好。他是第一个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位勇敢者,应该鼓掌鼓励!下面,再请一个同学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