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岁末年初,去年1月1日的憧憬还恍如昨日,流水的光阴却告诉我们,该是回首过去一年的时刻。 基础教育──这项全民族发展的奠基事业,在过去的一年,有无数人在为之奉献。 我们可以想像,那些为学生而辛勤备课、日日操劳的教师是怎样在进校门与出校门、进教室与出教室的重复之中,“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我们可以想像那些工作在各级基础教育管理工作岗位上的人,为了一所学校、一个地区、整个国家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如何殚精竭虑、承受压力的;我们也可以想像更多的人乃至全社会对下一代的成长是如何付出努力与关心的;想像父母对学校和教师的期待,想像学生对教师和未来的期待,甚至全体炎黄子孙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待……所以,基础教育是一个承载着全社会的目光、凝聚着全社会希望与力量的事业。 当我们回首一年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将其中生动与感人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事例、每一个情节都一一罗列。但是,翻开那些能够记载2003年基础教育工作的文字,我们仍然能找出那些频繁出现的字眼:空中课堂与SARS、农村教育、治理中小学乱收费、中小学课程改革、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与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发展高中教育……这些内容也许就是过去一年基础教育工作唱响的主旋律。 SARS考验中小学。从开始出现SARS病例,到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解除疫区,整整四个多月的时间,SARS考验着中国,考验着中国的每一个人。因为有了SARS,部分地区的中小学停课,正常的教育教学计划被打乱了。尤其是在疫情严重的北京、太原等地,学生停课放假的时间比较长。 为了让学生停课不停学,非常时期的非常举措“网上教学在线”、“空中课堂”出现了。4月24日,北京教育信息网开通了“教学在线”;4月27日中国教育电视台开播了两个小时的空中课堂;5月6日,北京市空中课堂立体远程教育方案开通。短短二十几天的时间,一个以电视、网络为主的教学平台搭建起来了,每一个为此付出辛苦的人都会记忆深刻。记忆更深刻的将是那些坐在家里,一个人面对电视或网络,听着不认识的教师讲课的学生们。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活动、各种各样的祝福,庆祝着孩子的童年,表达着成人的祝愿。但是,有了SARS的2003年,儿童节却过得如此的沉默。但是,无声的节日也让他们体验了人生的另一面。 SRAS让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同样,它也没有挡住高考的步伐。在SARS肆虐的日子里,一年一度的高考仍然按期举行,只是为了这次考试,人们做的准备、费的心思更多。“戴着口罩的高考”会成为2003年特殊的记忆。 执政为民,农村教育走向前台。2003年的秋天,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了,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国务院第一次召开的专门研究部署农村教育工作的会议。在那次会议上,温总理关于教育的“三件小事”感动了会场上所有的人,他说,我们是共产党,我们的宗旨是实践“三个代表”,执政为民。执政为民,就是要想着广大人民群众,想着8亿农民,想着一亿六千万儿童的就学问题……大家正在着手做一件对民族、对国家有长远意义的大事。是的,中国要发展,不能忘了农村;教育要发展,同样也不能无视农村教育的发展,因为它关系到中国小康建设的全局。 治理乱收费,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了从年初到年终贯穿全年的主题。教育乱收费不是一个新的问题,可是在过去的一年,治理乱收费却成了教育的重点工作,并且被当作落实十六大精神的一个具体举措。受到了高度重视。教育部一年之中几次召开会议布置工作,国务院还建立了由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等七个部委组成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各地雷厉风行采取措施,动了真格。教育收费举报电话被公之于众,一些学校不符合规定的收费被清退,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和高中择校生“三限”政策几乎家喻户晓。12月,我们从各种媒体上看到了治理的阶段性成果,全国共查出了教育乱收费21.4亿元,涉及12600多个案件,那些乱收费的单位和学校被请上了曝光台。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得到了落实。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中小学课程改革进入推广阶段。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从2000年秋季就进入实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经过两年多“边实验,边推广”的历程,到2003年秋季开学,全国已经有1642个实验区进入新课改,参与实验的学生数达到了3500万,分别占全国县区数的57%,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8.6%,新课程由实验进入了推广阶段。当然也有在改革推进过程当中的阻力与问题,但无疑的,课程改革将带给基础教育新的活力。 发展高中教育,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已经成了许多地方的重点工作之一。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以后,普及高中教育便浮出水面,尤其是在社会、经济基础较好的发达地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了高中教育规模,已开始得到落实。 从2000年起实施的全国学校对口支援的“两个工程”,即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大中城市对口支援本省贫困地区学校工程仍在继续。为了进一步推进这一工作,教育部、中组部等部门召开了交流表彰大会,除了两个工程,县对县的对口帮扶工作也将启动。国家在对边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实行免费发放教科书。一些城市“低保”家庭的孩子被减免了义务教育的费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在山东青岛、浙江绍兴、湖南湘潭等地,都传来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当地学生同等待遇的消息。9月,经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中编办、公安部、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劳动保障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以流入地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的原则,这对那些进城务工的人们来说,无疑解了他们心头的忧愁。 区域教育特色发展,学校办学办出特色,教师教学要有风格成为追求。特色意味着个性,意味着尊重,意味着更符合实际。我们听到学校的上课铃声一改过去几十年的声音变成了悦耳的音乐,学生的考卷变得更亲切和符合儿童的接受心理……人性化的管理随处可见,学生在课堂上开心的笑脸和活跃的表现,教师在课堂上民主、亲切的面容,那些值得注意和记忆的许多瞬间,都将定格在200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