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莆田文明网 巨额奖学金到底是利是弊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6-11-29】 【阅读: 次】【关闭窗口】
近日,温州一民办中学斥资近800万元奖励高一新生。奖金按中考成绩分为10万、5万、4万、3万和2万等五个级别,共有239位同学获得。校方回应,发放奖学金是为吸收更好生源、鼓励学生学习。(人民日报微博) 此新闻最先在微博平台引发讨论,焦点在于:一所中学发放如此巨额奖学金到底是利是弊。虽然从教育政策而言,民办学校通过奖学金鼓励学生是可行的,但广大网友还是担忧着神圣的教育会被世俗的铜臭拉下神坛。 追根溯源,中学巨额奖学金的出现源于教育产业化大背景下激烈的教学竞争。公立学校拥有国家投入的稳定教育资源,并享受优势的招生政策,而民办学校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与公立学校争夺优质师资和生源。当然,他们也专注于提升教学质量,致力于打造教学品牌,但是他们更倾向于使用见效最快的手段——金钱。 再联系新闻报道的这所学校本身,据说它是温州这个富庶地区相对开办时间较长的民营教育机构,被列为温州市重点中学和浙江省一级民办普通高中,而该校也一直都有发放高额奖学金的传统。如此而言,至少从表面上看,以高额奖学金进行的学校品牌推销活动确实保持了该校持久的生命力。退一步说,教育行业本身就有用奖学金鼓励学生的传统。所以,金钱与教育并不是必然排斥的,适当的金钱鼓励可取也可行。 但是教育过多沾上铜臭味就难免有失雅观,容易引发民众的反感。高达800万的奖学金最大的诟病则在于,会放大学习的功利性而弱化奖学金的鼓励褒奖作用,从而误导学生的价值观,是对金钱主义的隐形倡导。教育的初衷是为了培育和发展学生,读书则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涵养和素质。如果学校单纯以金钱去鼓励学生,教学就会染上浓厚的功利化色彩,容易诱导学生确立错误的读书目的,也即读书就是为了钱。 虽然私立学校本质上是以投资教育为目的的私人机构,是教育和市场的结合,但不能让市场主导了教育,毕竟教学育人关系着青少年一代的成长。既然选择投资教育事业,在希望达到效益的同时就必须兼顾教育事业的社会属性和公共职能。巨额奖学金虽然能吸引眼球,刺激学生发奋读书的直观效果也远大于奖状和奖品,但是相伴而生的副作用却会带来长远的危害。实际上,为了保证私立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这样颇具争议的方式也不是唯一的选择,取而代之,可以通过减免学费来吸引优质生源,或者多在教学软硬件上下功夫,为学校赢得良好的口碑,让学生和家长更多地以教学水平来衡量一个学校的好坏。 教学育人理应纯粹,切莫让学校沾染过多铜臭味儿。归根结底,在教育产业化的大环境下,教育投资者仍需多一点社会责任感,少一点金钱功利心。作为学生,亦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传统学习理念应作现代新解,注重将个人价值寓于社会价值中,通过知识和技能,在贡献社会的同时为自己的人生增添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