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班,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那么他便是温馨的,温暖的。从事教育多年,老师最不愿意面对的是那些不懂得尊重老师的学生,因此,我心目中的美好班级,一定是没有那些不懂得尊重老师,三观不正确的学生的,这样的学生,是老师最不愿意面对也最不愿意教育的。很庆幸,我的班级没有不懂得尊重老师和他人的学生,我总是会和他们说现在兄弟姐妹少,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同学之间一定要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这样的班级才值得留恋。那么我是如何努力来营造一个温馨的班级的呢? 1、“偏爱”后进生 在班级管理中,我努力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在班集体中,我总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大胆吸收这些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管理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因为有了尊重和期待,本班的那些成绩比较落后的孩子,虽然成绩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但是他们在遵守纪律,卫生和其他方面都做的很好,而且,学习态度端正,甚至比那些成绩比他们好的孩子学习和听讲的时候更认真,更专注。因为他们相信,努力一定会有好结果的。 2、严爱优等生。 优等生,谁都爱他们。也正因为如此,优等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掩盖,被原谅、袒护。但小的缺点也会造成大的隐患,对这类学生,我从不宠坏他们,更不迁就他们。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热情的人,向上的人。优生不单纯是学业要优,更重要的是人品要优,心胸要广,心理要健康。成天被人赞誉的学生,只能在理智深沉的爱之中,严格要求,警钟常敲,才能克服自身的弱点,扬起风帆前进。比如我们班的一位同学,头脑灵活,学习成绩优异,但是个人自理能力比较欠缺,每次他的书本和作业本总是在学习和写作业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的就会被乱涂乱画,而且每次写字的时候都只用笔芯写字,没有一把完整的笔,一位老师开玩笑说,他是不是买不起笔,其实不然,你给他一把完整的笔,一节课后这把笔就会被大卸八块的。对这孩子,我就发挥他的优势,他动手能力强,本学期安排他做化学科代表,因材施教,培养他的自理和自立能力,给他更多的锻炼和任务,相信随着年龄的成长和生理的成熟,他一定会提高除了学习之外的更多能力的。 3、博爱中等生 中等生往往是一个班中容易忽略的群体,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他们既不像优等生那样容易产生优越感,也不像后进生那样容易自暴自弃。他们是班级体的一面镜子,他们希望老师重视他们,但又害怕抛头露面。对这类学生我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正确对待他们的反复,始终如一地尊重、理解、信任他们。比如,我们班的一位同学,他学习成绩一般,但很关心集体,而且乐于助人,在我的心目中,他就像一位绅士,是班级的一股正能量,这些孩子念书也是很认真的,他们更渴望被老师和同学们肯定的,面对大量这样的孩子,我总是会通过评语、路上碰到的机会表达老师欣赏他们的踏实和努力,鼓励他们,给他们掌声和肯定,也正是如此,我的班级的整个面会比其他班级好一些,这也得益于博爱这些中等生的良好循环。 班主任的工作是千头万绪的,它面对的是几十颗纯真、无瑕的心灵,面对的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班主任一个爱的微笑,一句爱的话语,都可能激起学生潜在的能量,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班主任重视作为“人”的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以诚相待,让这些孩子体会被尊重,并且懂得尊重,才会实现我的教育梦,我的班级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