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接班一年多,我这个后妈班主任终于光荣地从“破坏家庭和谐的小三”转正为“永远的娥姐”! 2016年春天,我“临危受命”接过八年(10)班。接受挑战的那一刻,我深吸一口气。第一个礼拜每天早读我都接到生管投诉电话“又是你们10班的……”。每天晨读后检查作业时,“没完成作业站的起来,”我话音刚落,歪歪斜斜地竖起40多个少年,坐在位置上的同学不到10个。站起来的同学还互相握手,挤眉弄眼。出操时,很多学生故意躲在班级吹空调,做操的人数不够一半,每周一次的年段自律会评比,闭着眼我都知道又是最后一名。最让我头疼的是9个科任老师一天至少10次的各种告状。作业没交的,课堂纪律差的,顶撞老师的……简直没法正常上课。我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陈军同学表示要重新做人,积极交了作业。我一看,居然是空作业本,他还在作业本上特意涂上一句话“班主任是破坏家庭和谐的小三”!最恶劣的是陈军不仅在自习课上不服从班委管理,打班委,还在课上辱骂老师,造成班级正常教学秩序严重混乱。 我从监控看到他们打架时,其他同学“兴高采烈”地在旁边观“战”,还拍手叫好,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是一个怎样的班级啊,这是一群怎样的少年!有一天陈军同学居然用稀硫酸在同学手臂上做起化学实验……班级的好多问题铺天盖地而来,面对我的批评教育,50多位同学们一阵唏嘘冷笑,个别同学会一脸得意,做鬼脸,特别“自豪”。面对惹事的学生,一桩桩棘手的“事件”,我这个后妈班主任每天苦口婆心,疲于应付,经常搞得夜不能寐,心力交瘁,而班上的乱象,并未见好转。 我开始泄气,来到了副书记室,汇报班级情况,想借此机会丢掉这个难啃的硬骨头。陈主任说“营建和谐班级氛围,才能促进良好教学”。蔡副书记宽慰的话语,也给我了温暖和安慰。他们给了一方良药,解了我解燃眉之急,教我学习艺术地智慧地处理棘手问题。我又燃起了信心和斗志,我决心再难也要把他们带好。 为了改变班上这些乱象,引导他们树立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态,营造出一种团结和谐的班级氛围,我再次翻出以前做的班级管理的笔记本,认真学习班主任管理条例,上网查阅相关班级管理资料,成立了家委会,建了班级教师微信群,召开班委会,发动家长、老师、学生,,摆出问题,统一教育思想,群策群力,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经过多方商讨,我决定选择一种让同学们容易接受的游戏竞争法来促进班级成长。 先设计一次活动,激起他们的奋斗欲望,也促进他们团结协作。找了节自习课,我邀请刘和李两位老师一起去操场帮忙组织活动。我把班级按成绩分成10个相对平均的组,让他们参加拔河、6×50米接力、跳绳比赛。为了赢得胜利,比赛前每个组都在商讨如何扬长避短,比赛时他们默契配合,非常尽力。看到这些,我心里暗暗高兴,班级有救了。这个办法很奏效,赛后同学兴奋地谈论比赛的得失,每个组都得到了水果、零食等不同的奖品。几次活动后,同学们慢慢地学会学会彼此欣赏,互相夸赞,学会反思,学会了团结与合作,学会和老师配合,期待自己的进步。我深刻地感到,优质的班级活动能促进一个班级的建设,我不应该只是去批评教育他们,而应该有意识地设计适合他们特点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成长这远比单纯的说教要有效。 在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家委会和老师的紧密配合,班级很快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几个礼拜过去了,班的干部慢慢地成熟老练起来,深受全班同学的信任和拥护,班级管理更加顺畅了。 第5周年段评比时,当我把自律会的流动红旗挂在教室时,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同学们欢呼雀跃,我也激动不已,赶紧表扬同学们的惊人进步!正如林肯所说:“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美。”的确,同学们的努力付出获得肯定与赞美,就更有信心了,他们也更加爱班级了,学习劲头也自然就更足了。 班级有如此进步,身为班主任心情很美丽。但是陈军同学依旧非常堕落,似乎与同学格格不入,破坏公物,作业不做,上课不听课,顶撞老师,成绩毫无起色。我和他母亲沟通,了解到陈军爸爸常年不在家,妈妈担心孩子变坏,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很粗暴,陈军为此还离家出走。我能想象到老师平时传递给家长关于陈军的在校表现,定遭家长一顿毒打,这样加剧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从此破罐子破摔,心里对老师的恨意也是与日俱增。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有追求完美、受人尊重和得到信任的需要。人被惩罚时,总会有一种自尊受损的心理压力,会出现摆脱惩罚,对抗惩罚的行为。”我突然理解了他写在作业本中“班主任是破坏家庭和谐的小三”这句话。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疏忽了这朵“带刺的花蕾”。 人生的路虽然漫长,可是关键处只有一步。我不能让陈军的人生因为这半步之差,一点点跨进堕落的大门。为了让他尽快融进班集体中来,我试图和他沟通。但是他对我似乎心怀敌意,他冷冷地白了我一眼,脸转过去轻蔑地丢下一句“我父母都拿我没办法,你算老几”,离开了。他就像只刺猬,我根本无法走进他,无法和他进行对话。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自己三十余年的教育实践,得出这样的结论:“我敢拿脑袋担保,如果学生不愿意与教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也是不可能的。”如此棘手的问题,再次尖锐地摆在我的面前,如何解决呢? 一天我带电脑来教室晚自习,电脑充电线太短,我跟陈军商量坐他的位置离插座比较近。他斜视着我,然后低头继续拨弄手中的笔。他的同桌看我尴尬地站在旁边,对他耳语一番后,他才起身慢悠悠地抽了一本书往后排空座位一丢。那一刻,我觉得我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无法冷静,但又想起不能让他再堕落,我忍住了,假装看别的地方心里默念着:注意修养,控制好洪荒之力,不要生气,不能生气!我坐下来发现他的椅子特别矮,四个螺丝都不知去向。在挪动课桌椅的时候,从他抽屉掉出螺丝,我决定把椅子修好。于是我请他帮忙,也许他害怕被我以破坏公物名义赔钱,一脸惊恐,又故装冷漠,一副你能奈我何的样子。我继续假装看不见,使出很大力气去扒开吸进去的椅子脚,但是拔不开。他原本盘在胸前的手突然松开,叫我站旁边点,他轻轻一按一抜非常娴熟就把椅子装好了,原来他有窍门。我意识到,突破“堡垒”的契机有了。我转身对同学们说“我们班真是藏龙卧虎呀!刚才老师费了九年二虎之力都分不开椅子的接口,陈军同学却轻而易举地修好了椅子。”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许是难得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尊重,他一直漠然的脸上终于露出久违的微笑。他终于开口说话了,“班级还有二十多张这样椅子,明天我全部修好。”那一瞬间,我鼻子一酸,觉得刚才所有的委屈忍耐都值得。我伸出手,他立即默契地跟我击掌。他是多么希望得到温暖和鼓励啊!后来我又特地在班级家长群里隆重地表扬了他,他的家长难得看到自己孩子这么有进步,一直在群里说感激的话,并一再保证以后不再出手狠打孩子,要配合学校和老师教育,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 “亲其师,信其道”,受到尊重的陈军似乎对老师少了偏见,往日遮蔽心灵的阴霾终于被拂去了,这个孩子终于愿意亲近我。同学们渐渐地喜欢和他交流,他也不再欺负同学懂得爱护公物,他的作业一天好似一天,成绩也有所提高。 有一次我要带自己的孩子去看病,不能亲自布置考场,我有意问他可否帮我布置考场。他说:“感谢老师对我的信任,保证完成任务。”出乎意料,他安排得非常细致周到。我更加信任他了,,他很快成了我的得力助手,我们的关系更近一层。月考后,他故意拿着121分的语文试卷找我面批,我笑着说,这是高分卷呢,进步很大呢。面批完他说“谢谢!老师,你笑起来很美!”这朵“带刺的花蕾”在经历过失望、厌倦之后,终于释放出心里最明净的温柔。 就这样,孩子们不断地努力着,我也一个个地修剪着他们身上带的“刺”。每个人的花期不同,孩子们非常需要鼓励,我需要耐心! 于是我编织美丽的谎言,说“老师刚开完会回来,段长表扬了我们10班纪律和成绩都有一定程度的进步!谢谢同学们这么努力,老师又沾了你们的光。”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您开心就好!”“但是段长还说‘我们的进步空间很大’,同学们,我们要更努力,下次月考老师还想受表扬。”“必须的!”那坚定的声音瞬间鼓励了我的整颗心!我深信了那句话:不是好孩子需要欣赏,而是欣赏让孩子越来越好。 中考,陈军等20位同学上二中线,大部分同学都考上了理想学校。我也收到了好多短信:“我们在学校时没让你少操心,毕业了,我们会一直记得您的教诲!一直爱着您!”“老师,您永远是我们的娥姐。”此时我的心里已经是繁花似锦。 是的,作为教师,我们习惯了居高临下,对花朵欣赏、比较、评判,再进行美化、矫正、修剪。但我们更应该弯下腰杆,蹲下身子,耐心等待,倾听花开的声音。因为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或不良品质的矫正,都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教育的过程就是一种等待,我们需要从容的态度、信任的心境去静待花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