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哲理 >> 德育在线 >> 德育论坛 >> 正文
16-17优秀班主任陈志伟--爱的感化教育永远在路上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7-09-28】 【阅读: 次】【关闭窗口】

一、案例情况介绍:

他是我高二刚接手的一名理科重点班的学生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叫他“陈斌”吧,应该说是一个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在高一时除了有一次考到年段第二名,其余每次考试都稳坐年段第一把交椅,而且总分会跟第二名拉开好几十分,基本上没有人能够超越他,对他形成威胁。我刚接手这个班级之前就对他有所耳闻,知道有这么一个“天才”,我对他也抱有很大的希望,甚至学校领导也对他寄予厚望,希望在他能为学校塑造新的辉煌。他确实也是一个天才,上课基本上没怎么听,但是学习效率却很高。但是好景不长,高二下学期期初他头痛的老毛病加重,学习也学不下去,他身上的燥郁因子慢慢地显现出来。变得精神萎靡,上课无精打采,经常找口请假看病,后期,发展到无故旷课,无心上学, 甚至曾有过幻觉、幻听,并伴有自倾向。到处寻医问药,但是效果也不是十分明显,后来去上海检查才检查出来可能得了抑郁症。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激烈,抑郁症患者逐渐增多,抑郁情绪已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学习和生活,繁重的学习任务和现实中众多困难使他焦虑不安,对任何事情都打不起兴趣。

二、诊断分析:

通过对陈斌同学的多方面了解,发现以下一些原因可能是造成厌学、厌世情绪的原因:

主要是家庭压力。通过与其母亲深入的交谈,了解到陈斌不一样的童年。很小的时候,她从小在外婆、外公身边上大,因为父母亲工作很忙,不能经常陪伴在身边,所以母亲一直都觉得非常内疚。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谈及本人的一些观察,陈斌每次考完试他的父亲都会询问他的成绩,看是否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一旦考得不理想,他的父亲就会对他大发脾气,造成陈斌每次考试都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表面上看陈斌情绪十分平静其实他的内心已经背负巨大的压力,但他也很少与老师和同学沟通,倾诉他的苦楚,一个人默默承受着这样的压力,而他的母亲一直以为他的病不是什么大病,一直让他回学校学习,每次他的母亲叫他去上课,他都很烦躁,都说头这么痛,还上个屁课,这样使得他与母亲的关系也不断恶化,母子俩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他的母亲也感觉非常的无奈,好端端的一个孩子怎么会突然变成这样子,这是任何一个家庭也无法接受的现实。

三、辅导过程:

当我得知陈斌可能得的是抑郁症的时候,我第一感觉也是十分得惊讶,觉得这种事情怎么会发生在他的身上。但是后来冷静的思考之后,觉得这也不是偶然的,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值得我们去深思。在她母亲的殷切的眼神里,我打算试一试。我以前对抑郁症可以说是零基础,只是听说过一些明星得过此类的病,学生应该不会的。但是事实却狠狠抽了我一个嘴巴。

1.了解自己、控制自己。刚开始我陈斌是非常抵触任何人与他进行沟通和交流的,甚至连他最要好的同学他也不愿意待见。因为他很聪明,知道你们这些人是要干什么的,每次刚接电话就说你们不用劝我了,我的事情我自己清楚。你们不用再做无用功了,他每天都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与游戏为伴,一日三餐也毫无规律,整个人蓬头垢面的。觉得生活没有什么意义,在病情加重时甚至出现自残行为。

我知道这种情况之后,我首先叫他妈妈不要管他,过分干预他,先让着他,他想做什么,什么时候做都由着他的性子,不要再带他到处去寻医问药了,让他安安静静地呆一段时间。心病还得心药医。

2.抓住机会,成功破冰。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孩子毕竟是孩子,的表现时有反复。经过前几次的失败经验教训之后,我不再主动与他联系,我也一直在寻找更好方法,也在等待更好的机会终于有一次他主动打电话给我,刚接通电话的一瞬间,他哭得稀里哗啦的,我没有马上安慰他,我让他尽情地哭出来,痛痛快快得哭出来,等他哭得差不多的时候,他开始跟我道歉,跟我说对不起,让我失望了之类的话,我开始趁机而入,我都不跟他谈学习的情况,也不谈人生,谈理想,从生活的点滴入手,跟他聊以前很多开心的事情,让他慢慢放松警惕,让他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正常人,让他发现生活还是很有意义的,活着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我们的话题越来越多,越聊越尽兴。其实他也知道自己可能得了抑郁症,治疗这种病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问题,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一种情感状态。主要表现:心境抑郁,悲观失望,兴致丧失。精力减退和行动迟缓。自从那次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话聊之后,他的心态也慢慢发生改变,他开始跟同学通过QQ进行聊天,周末也跟同学一起去爬山,去公园散步,他的病情也慢慢得到了缓解,当然离他回校上课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我们的预期目标已经达到了。我也坚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之下,终有一天他会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四、教育反思:

要成为一名善教的教师,首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素养。没有心理健康的老师就没有心理健康的学生,只有教师具有了健康的心态,才能让学生沐阳光而生善。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同时,作为高中学校的教师,“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的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教师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每一位学生对我们来说都是一张白纸,如果我们不能很引导好她,她们就会在白纸上乱画,而我们做教师的,应该更好的引导我们的学生,只有通过学习和成长,她们才能在这张白纸上画上最美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