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文理分班,小Z分到我的班。对于小Z的到来,我是很抵触的。记得高一新生军训的第一天,在他妈妈陪同下,他才向所在班级班主任报到,我就对他的影响深刻,甚至是极其糟糕的影响。五官其实是很清秀的,但留着一个怪异的发型(学校制度肯定是不允许的),身上穿着胡里花哨的衣服(奇装怪服),给人留下极其不好的第一眼影响。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接下来听他的讲话,更让人受不了。声音是轻声细语,有点像女孩子的讲话口气,不像一个男生该有的阳刚之气。又有点无理取闹,他希望班主任允许他不来军训,他要待在家里,反正理由说了一大堆,他妈妈也在旁边帮腔啊!他的班主任希望他能坚持军训,但最后还是没来。后来了解到,他是一个留级生,问题学生,上届的班主任让他留级的,看来也是受气不轻。
碰到这种学生,看来我要有的忙了。果然,文理分班第一天早上报到注册,他就给我出了问题。依然是他视如宝贝的发型。我要求让他理成符合学校要求的发型,首先他是不肯,我跟他讲道理,他脸上出现不耐烦的神情。但这个原则性的问题,涉及到班级纪律,以及影响到以后良好班风的形成,我是不让步的。看我态度坚决,不让步,他答应说回去理发,但看他这个态度,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按照以往我接触过的类似学生,理完后的头发肯定是不符合要求的。下午班会课,我看到他头发只是稍微剪了一点点,表示已理过发了,和我对他的要求差距甚远,我心中有点不快,但克制住自己,没表现出来。这种学生,头发问题不交锋个3-4次,是不会解决的,需要耐心。 班会课后,我把他留下来,他对我的戒备体现在脸上。我首先肯定了他理发的行为,并表示了班主任很高兴,虽然我内心还是不快的。听到我的肯定,他心情很好,对我的戒备有所放松。在肯定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提出了对头发的要求,并且把剪头发跟一个人做事的毅力、决心联系在一起,老师希望你能有所改变,有所突破。最后在我的肯定及鼓励下,答应回去再次剪头发。 第二天早读课,我看到小Z的头发较前次有了较大的改变,勉强符合学校的要求,看来昨天的谈话有效果。早读课我马上点名表扬了小Z 的举动,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这样既满足了他渴望被肯定的心理,又给他施加了压力,使他下次剪头发有顾忌之心,并进一步提出,如果按老师的要求再去剪那就更好了。小Z在大家目光的注视下有点不好意思,对我的话应该是有听进去一些。 下午上课发现,小Z头发有再次修剪的痕迹,基本符合学校的要求。 这个头发事情是暂告一个段落了,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小Z身上有很多问题,注重外表穿着,倾向于日韩的服装打扮,上课不认真听,作业经常不做,动不动就要请假,脾气暴躁,会打妈妈。而且严重的一点是,同学们有意无意的和他保持距离,很不合群,有点跟人格格不入的感觉。 通过和他妈妈的交流发现,家庭教育是有很大问题的。这是一个离异家庭,孩子跟妈妈生活,他爸爸脾气暴躁,他妈妈有点溺爱孩子,总觉得孩子很优秀,缺点在妈妈眼里都是优点了。在这种家庭教育的氛围之下,小Z的缺点越来越多,并有“发扬光大”的趋向了。当小Z的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很差的时候,家长和孩子的矛盾就逐渐激化了,家长要求小Z改正缺点,小Z做不到,就有争吵,母子关系变差了,小Z就不会听进去妈妈的劝告,听多了就烦,大声咆哮,甚至动手打妈妈。十足是一个问题学生。 我带完这个班级直到高考毕业,小Z虽然有很多问题,但对于我这个班主任还是挺尊重的,可能跟我在和他交流的过程中注重方式方法有关吧,基本能做到师生平等交流,注重他的感受,对我的话还是能听进去一些。特别是文化课成绩跟不上的时候,我建议他走艺术这一条路,因为他声乐方面挺不错的。后来高考考上了一所省内的本一大学,家长和孩子都很开心,暑假的一个晚上,母子二人提了水果特意来感谢我,那个时候,我也觉得两年多的辛苦还是值得的。 通过小Z的这个例子,我有一些感受。第一,当处理班级事情涉及到制度、原则的时候,老师是不能让步的,但也不能一味地用强硬的方式,特别是对一些处于青春期,有逆反心理的孩子时,恐怕会适得其反,甚至给自己的工作带来被动,我们可以通过工作方式方法的改变,多一些耐心和技巧,把事情往我们希望的方向去引导、发展。第二,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生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始终在影响孩子。家校联系中,老师要不断对学生家长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的重要性,改变学生家长影响中教育学生是老师的责任这个错误的认知。 |